請教各位大大~
因為木地板有維修的困擾,幾番修繕都是用打針在打針,看起來還滿簡單的
怎麼說以前念設計系也是一天到晚在做細工+模型+木工電工等....
自備清單
1.迷你電鑽=OK
2.細鑽頭1mm=OK
3.點膠針+針筒=OK
4.白膠水比例 "不OK"
所以想試試看自己DIY~ 看過工人拿打針+白膠水這招
想請問白膠加水的比例(南寶樹酯),比例如何比較適合呢??~~^^~~
niasupert wrote:
請教各位大大~因為木...(恕刪)
同學,你應該是因為木地板有聲音才萌生想維修的念頭吧。
若你想使用灌白膠的方式來黏合地板間的空隙,有幾點可以給你分享;
1.白膠之所以加水是為了使白膠由原來的黏稠狀改為液體狀,以便用針筒注入,
但太稀釋會導致白膠的黏合時間會拉長(若為純白膠,約2~3小時就可以黏合),
所以,稀釋的比例沒有一定,只要加水讓白膠可以順利注入到你鑽孔的位置後,
就達到你的效果,所以水的量能少就少。
2.另外,建議你可以在灌完白膠後,使用用風槍與F30以上的釘子加以固定,效果會更好。
若還想了解更多的施工技巧,可以參考以下這個網頁
http://www.decomatch.com.tw/infodetail.php?id=12
niasupert wrote:
謝謝大大的說明,因為...(恕刪)
若你的木地板是屬於3分厚度(9mm)的超耐磨地板,4分厚度的底板,
那麼F30(3cm)就一定打得進去,
已經舖好的木地板就不要從縫隙打釘進去,原因有幾個:
1.卡榫裡原本就會有釘子在裡頭,很有機會在打進去時會打到原有釘子
2.舊的木地板卡榫的握裹力會減弱,打釘進去效果很差
3.若你的木地板有翹起的部分是在接縫處,那麼你從接縫處打進去會導致裡面原有的釘子在回釘時,
導致其他的區域翹起
釘子應釘在木地板表面附近,數量越少越好,位置就必須視狀況而定,
簡單的說就是利用槓桿原理,利用少的釘子,將版子回壓到底板。
一個小訣竅:釘子應斜的打進去,正的打進去日久回彈的機會會大增。
niasupert wrote:
謝謝樓上大大的解說~...(恕刪)
我幫你分成兩個問題來解釋好了:
1.木地板持續有聲音的事情
2.為什麼用F30而不用F20
---------------------------------------------------------------(我是分隔線)
1.我猜想幫你施做的工班已經打2~30針了,那麼問題出在底板的機會就非常的大。
就你文中敘述的部分,我推測當初的木地板工程應該施工的非常迅速。
若施工仔細的木地板廠商會在釘完底板後的隔一天再次確定底板有無聲音後才會釘面板,
因為第一天釘完底板吃進去的釘子(尤其是以風槍施做),隔一天有機會回彈上來,
(由於風槍的釘速快,會有這樣的問題,若用槌子手釘就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若不注意這點,面板釘上去後,就會有如你所說的,有聽不完的聲音~
2.4分底板(12mm)+3分面板(9mm)=21mm < F30(30mm)
就數字看來,當然選擇F20的釘子就可以了,但我在前文有提到,
要用斜的打釘進去,因為以現況打釘直上直下板子的握裹力太低,吃不住底板,
那麼打釘的效果就沒了,若用F20斜打,有可能會吃不到底板或吃一點點,
那麼一樣效果就差了。
有問題可以多多討論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