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原有地面有洩水坡度,木地板需架高拉水平,這部份呢!我自知力有未逮所以交由專業地板師傅代勞。
至於右邊這片不大的牆面(175x200cm)上面原有38x27cm電控箱x1個 + 4切開關x1個 + 門鈴蓋x1個 + 雙孔電源插座x1個 + 對講機x1個。10幾年來每天進進出出面對這一牆的疙疙瘩瘩總是一整個不蘇胡,趁此次小改裝說甚麼也要想辦法多少除掉它幾個。

▲ 先欣賞一下完工圖。雖然還沒上漆、填縫收尾但是看到這樣的成果已經爽到不能自己了 ~DIY爽度果然是......挖哈哈哈

▲ 玄關櫃上面舊有的砌磚牆面。

▲ 金害~“疙瘩“ 好像變更多了耶 00a
上漆後應該會更柔和一些啦
=========================================================
這個功課偷懶不得~

▲ 施作前事先放樣的圖。“精算“ 的結果:平磚224片+轉角磚28片,實際採買平磚3箱(共216片)轉角磚1箱(32片).....沒多買,反正7拼8扣的應該差不多吧

▲ 每隔28cm是我事先畫在牆上的水平線,這個可用來隨時校正水平避免歪斜。
=========================================================
主要工具介紹:文化石DIY施作需要的工具不多,橡膠手套、洗縫用的海綿之外再就是以下介紹的工具

▲ 胡令達~這支不多說,破石、摧金、斷水1支搞定......對男人的重要性僅次於刮鬍刀!
(鑽石切割刀片/450圓左右)

▲ 水泥漿攪拌器
3支6腳板手胡亂拼裝的水泥攪拌器,拌填縫用白水泥(事後證明無敵好用!)。

▲ 抹縫刀~俗稱焦啊咖(35圓/支)。長度只有一種,短的那一支要自己裁。
善用抹縫刀勾出來的縫會比單用手指頭抹出來的立體,深淺也比較好控制。
=========================================================
萬事俱備~開工囉!

▲ 牆面除漆&打毛。手邊沒有電鑿機,改用水泥鑽拼老命“啄“出來的


▲ 文化石黏貼,原本計畫是要用溢膠泥貼的,無奈施工期間碰到雙颱來襲,空氣濕度過高,臨時決定改用塑鋼漿貼著。

▲ 勾縫。分了幾次才完成......1次最多抹5排磚縫已經足以讓我嬌喘連連了


▲ 呼~完工了!白天比較看得出來我的磚縫其實沒有抹的很深,晚上開燈後,上面投射下來的燈光自然還會再加深整個牆面的立體感。。
=========================================================
成果~

▲ Detail ~
轉角磚特寫。貼轉角磚時其實有點難纏,因為在預組合時發現它的(短邊 + 本身的厚度) ≠ (長邊的1/2 + 磚的間隔)。這裡又讓我額外花了一點時間調整。。

▲ Detail ~
捨身取義之~吳鳳(無縫)施工絕技。看著這簡直是已臻化境的鑿石技藝.....真的不免要常常抽空由衷佩服自己一下 ^0^

▲ Detail ~
為求牆面平整線條連續,此次施工一併將之神隱的門鈴。
洞口的鐵網其實是水龍頭起泡器改裝的啦


▲ Detail ~
這個洞原來是總開關箱。
應需求補上圖片~
=========================================================

▲ 說錯了....簡直是醜到令人髮指的總開關箱

(前期改裝)我捨棄了外面的蓋子,在內箱上面重新安置了長、寬各縮了10幾公分後的鐵框當作框架,然後再補上水泥,搞得七葷八素的無非只是想盡量縮減這個惱人的大窟窿,幸運的是位置居然跟這次貼文化磚的尺寸大致可以吻合(相信我....平常有牽老太太過馬路真的有差)。

▲ 內鐵蓋重新噴漆後鎖上。千萬別認為眼不見為淨!畢竟追求無盡的細節才是 DIY 真正的奧義啊(握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