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朽一年半前一手打造的廚房,
照片是今早吃完早餐後照的—開了燈就照,沒有替它洗臉與補妝,連檯面上放置的鍋碗都未刻意移動擺設。
這意思是說,一年半了,這廚房的模樣一直是那樣,像沒用過一樣。
事實上,老朽超愛吃牛排,經常大火快煎……其它就不表了。
**** **** ****
老朽第一次親手打造廚房,是在1998年歲末。
所有櫥體、櫃門、抽屜、檯面全是IKEA點選的,
每天下班後便跑來新居,裁切、組裝、懸掛、固定與配管,
一周搞定。
這套廚房用了十二年,有些老舊、破損了(IKEA的櫃體規格註明使用年限10年)決定全面更新。
因為第一套全然是自己打造的,十二年的使用、維護與清理,也自己一手包辦,便累積了許多經驗—如果說”長工”是組裝過數以萬計汽車的老技師,我這臨時工恰似有數十萬里路行車經歷的老司機。
老司機有老司機的話要說。
這第一話就是《廚房落油》
**** **** ****
現代廚房毫無例外的,都要裝抽油煙機,其用意自是將煎、炒、煮、炸所產生的油氣往外抽。
但就如長工大大所說,油煙機不是萬能的,室內空氣的對流若不當,再強的排放裝置,也無法將油煙抽離。
事實上,油煙不在多或少,因為它是日積月累的。
這些未被抽離的油煙,先是因熱而飄浮游離在天花板上。
此時,除非天花板涼到會將油氣凝結,否則油氣在游離一段時間後,會慢慢冷卻、飄落,凝結在所有裸露物體的上方。
這些凝結的油脂,比柏油還黏,還難以清洗。
有趣的是,與落塵一樣,它只掉落在物體的上方—易言之,牆面、門板……等垂直面,結油的程度是相對輕微又輕微的。
不信?現在就到廚房去摸摸櫥櫃和冰箱上方。
這便是老朽說的《廚房落油》
**** **** ****
或問觀察並了解《廚房落油》有何用處?
請看一圖:

這是老朽新廚的上方,它與用了十二年的老廚基本結構上是一樣的,
巧妙處在上櫃上方前緣約4cm處,恰有一10x10cm的鋼樑,這鋼樑攔截了沿櫥櫃門上升的油氣,進入櫥櫃上方的”熱槽”(Heat sink)內,使不致往整個天花板擴散——哇! 這真的太妙了。這現象是老朽於一次清理老廚上方發現的。
那時老廚大約使用不到三年,我因維修自製的抽油煙裝置(另話),察看上櫃頂部,只用手輕輕一摸,不得了,一片黏稠。
奇怪的是,除了櫥櫃上方會黏外,其它地方包括鋼樑、木造天花板、燈具及近處的冰箱上方,全是乾乾淨淨的。
再仔細觀察橫置於櫃體上方倒了圓角的飾條,非常明顯的,油漬就如落塵一樣,由上方飄落,只停流集結在朝上的水平面,而於飾條圓角上油漬便如滑落一樣,滑到垂直正面就接不住了。
這發現,著實讓老朽口瞪目呆了老半天,我的廚房不油膩,原來功在橫樑。
事實上,不是不油,而是油全被集落在櫃頂。
由是,我將櫃頂稍事清理後(很難清),鋪上鋁箔,只要定時抽換鋁箔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