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 我家父算是半退休的水電師傅 從業超過40年
從住宅大樓到作業員百人左右的生產線水電工程都做過
當然鄉下買地自建的工程 居家一般修繕 也都做過
最扯是有一次到菲律賓幫五百大企業蓋生產線 但只是當下面有20多人的小工班而已
曾獲中華民國職業工會模範勞工 我記得是甲級還是乙級的電牌
然後看到很多裝潢或是改建工程糾紛不斷 在沒有設計師盯場的情況下
怕工人亂來或是偷工 價格方面也得要四處比價 便宜怕沒好貨 貴了又要捶心肝
台灣市場有欠缺獨立監工這樣的職業嗎?
只對業主負責 跟施工的工人或統包沒有關係 一切都以業主利益為考量
然後每天盯進度+階段驗收 在前期也提供水跟電的建議與規劃
並收取固定費用 可能以合約工程期計算比較合理?
因為家父長年做粗重工作 所以腿部會痠痛 不適合直接自己跳下去做
如果有這樣的需求可能是他事業第二春? 我也不想看他老人家在家裡無聊
最大的問題是信任度,因為沒有公證單位可以授權這種工作內容,業主會不會懷疑公信力?會不會懷疑施工單位與其勾結?純粹以個人執行的話,信任度不足的問題不好克服。
其次,在細節上權利義務的認定?您想到的是計費的細節?那業主的要求呢?怎麼認定合約執行完成?若沒辦法到成業主的需求,誰來仲裁呢?
另外一個層面,若只站在業主的角度,會不會造成要求過度,工班不願意配合施作?或是業主無限上綱,導致糾紛?
過往發想人想的是公證單位,不偏不倚的監察裝潢合約雙方,但公信力的問題是一個,能力的養成又是一個問題,總是要真正有經歷與資歷的人才可能擔任,這樣的人才養成要多久呢?
也許日後會有這樣的公正單位或類似經紀人的角色,也許現在就應該有人推動,但市場是否有這樣的需求需要再觀察,業主在有限的預算再提撥出來做這樣的提撥需要的不是感覺,而是執行能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