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房子開始整修
因為是請設計師畫圖後再自行發包
所以工程部份聽了很多人的意見
但是發現可能工程界的學派也不少
也因此有些地方不是很確定到底怎樣才是比較正確的做法
想請教有經驗的前輩
首先是有關浴室壁磚工法部份
目前浴室牆面是磚牆
把原先牆面打除後沒有膨共
所以泥作師傅建議可以用軟底工法貼就好
但是設計師是說牆面一定要用硬底工法?
另外
原本舊的窗框要拆除
所以有看了多家國內知名隔音氣密窗
有人說用泥作崁縫外再用發泡劑灌飽就可以
也有人說不是用發泡劑而要用無收縮水泥
也有人說都不用?
麻煩瞭解的前輩給些建議和指教
謝謝
軟底施工法 [注意原地板層是否拱起等不良現象,應先排除]
為避免未來發生磁磚拱起的現象,施工前應確時將地面清掃乾淨,並把原地板層中接合不良的部份清除。施工時,應先將準備施工之地板以水噴灑,並保持地面之濕潤。
再以水泥與沙子以1:2.5之比例混合均勻後(以實際使用面積數量混合),加入酌量的水後,將之混合攪拌成泥漿狀 (水泥與沙使用之數量依現場地板面是否平整而定,如地板之高低差差異不大者,1坪之地面約需1~1.1包水泥,沙則需要約0.1立方米)。
以抹尺將拌好之泥漿抹平於地板上(厚度應在3CM以上) ,待泥漿水份略乾時,再將磁磚鋪上,並以榔頭末端之木柄輕敲磁磚,至磁磚完全黏著為止 (以一組2人一天之施作坪數約為15~20坪左右)。
本工法為一般傳統之施工法,優點是成本較為低廉、施工迅速。但其缺點為地板水平較無法掌握、磁磚附著全靠施工(以榔頭末端之木柄輕敲磁磚)的經驗、大規格(60*60CM以上)及吸水率較低之磁磚均不適用使用本工法。
適用材料:本施工法所適用之磁磚規格,應儘量小於 50*50 CM之規格,並應應儘量以石
質或陶質等吸水率較高之產品為主。以避免因附著不良,引起磁磚拱起等現象
黏著材料:使用高分子之水泥及沙子為黏著材料。
硬底施工法 [注意原地板層是否拱起等不良現象,應先排除]
施工前應確時將地面清掃乾淨,並把原地板層中接合不良的部份清除。施工時,應先將準備施工之地板以水噴灑,並保持地面之濕潤。再以水泥與沙1:2.5之比例混合均勻後(以實際應使用面積之數量混合),加入酌量的水後,將之混合攪拌成泥漿狀。
以抹尺將拌好之泥漿抹平於地板上(地板層厚度應在3CM以上),待泥漿完全收乾之後,再以5mm鋸齒狀鏝(抹)刀,將攪拌均勻之高分子水泥漿塗抹於地面,並將泥漿以抹刀抹成溝狀之平行線條(為避免水泥快速凝固,在攪拌水泥時應加入適量之海菜粉,以保持水泥的濕潤度),再將磁磚緊壓至施工之地面,並以榔頭末端輕敲磁磚,並確實注意每片磁磚間的平整度,至完全緊貼為止。
以一組2人一天之施作坪數約為15~20坪左右。本工法之缺點是成本較為昂貴、必需先做地板層的養成,比較費時。其優點為磁磚較易附著、比較牢固。但是大規格(60*60CM以上)及吸水率較低之磁磚,因水泥的黏著強度不夠,故較不適用本工法。
適用材料:本施工法所適用之磁磚規格,應儘量小於 50*50 CM之規格,並應應儘量以石
質或陶質等吸水率較高之產品為主,石英磚產品則建議規格不得超出40*40CM
為宜。
黏著材料:使用高分子之水泥為黏著材料。
改良式硬底施工法
其地板層之作法與硬底施工法相同(或可用目前市面上已有販售之自平式水泥,來處理地板層的水平問題),而在處理磁磚黏貼時,則應以10mm鋸齒狀鏝(抹)刀,將攪拌均勻之高分子水泥漿(如為吸水率較低之產品,則建議應以黏著劑或含有樹脂成份之高分子水泥漿為黏著材料)塗抹於地面及磁磚背面,再將磁磚緊壓至施工之地面,並以榔頭末端輕敲磁磚,至完全緊貼為止(如為自平式水泥地板層,施工時應以水平尺確實丈量其磁磚完成面,以確保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工法之缺點是成本較為昂貴、必需先做地板層的養成,比較費時。
其優點為磁磚較易附著、比較牢固。但是大規格(60*60CM以上)及吸水率較低之磁磚,因水泥的黏著強度不夠,故較不適用本工法。
適用材料:本施工法所適用之磁磚規格,應儘量小於 60*60 CM之規格,並應儘量以石質
或陶質等吸水率較高之產品為主,石英磚產品則建議規格不得超出60*60CM
為宜。
黏著材料:使用高分子水泥或含有樹脂成份黏著劑為黏著材料,而填縫時則建議需使用
具有樹脂成份之彈性黏著劑。
泥作崁縫外再用發泡劑灌飽或是無收縮水泥
都可以
主要是為了讓窗檯不會滲水造成窗戶周邊壁癌
但若是 窗戶崁縫後外牆面有施作易膠泥或是防水漆也是一樣能達到效果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