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大
今天聽一個系統櫃的設計師說
他的經驗來看
如果系統櫃的門板超過240cm
大概一兩年後
就容易變形而不易密合
請問是不是這樣呢?
謝謝
假設您門片所使用的也是塑合板,它其實又叫做粒片板(Particle Board 或 Chip Board),係由樹木打碎成纖維粒片狀後再經過美耐皿(Melamine)膠合處理而成,是屬於粒片合板的性質,由於纖維較原木為短,所以其抗彎強度相對較弱,在長跨距而無相對支撐結構的設計下的確很容易產生翹曲變形的問題。
台灣市面上主流的塑合板規格大約是2085mm×2850mm、2070mm×2800mm、1830mm×2440mm這幾種,其他規格的或許也是有,但我個人倒是沒接觸過就是。一般來說,塑合板表面美耐皿色紙層的貼合都是在材料製造商的階段完成,市面上的系統櫃加工廠僅是做裁切、封邊的動作,所以不太可能有接合加工的可能性~除非所使用的門片是木心板貼皮、PF門板(Post Forming美耐板彎曲板)或其他相類的加工方式。
純以規格來看,製造出高度達240公分的門片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實務上負責任又專業的設計師應該都會儘量避免做這樣的設計規劃,重量是其中一個原因~但這還可以靠增加鉸鍊數目來解決,另一個則是搬運~這種尺寸會有很多電梯搬不進去,即便是透天厝樓梯甚至是平房大門也是困難重重,更重要的問題就是~翹曲變形。您設計師所言並沒有錯!事實上,實務來說本來掀門的門片與櫃體間通常就不是完全密合的~只是也都還是要控制在顧客所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藉由鉸鍊的微調),當門片尺寸越大則這種現象相對也就會越明顯!基本上這不是偷工減料所造成,而是材質本身的特性與限制。只能說門片做到這種高度時翹曲變形的相對機率會比較高,但並非說高度240公分的門片就一定會出問題~至少,這也還在業界許多工廠的標準規格之列。
如果要避免前述的問題發生,而又不想降低門片的高度,門片材質的更換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如前述的木心板貼皮、PF板或是鋼烤,都是理想的選擇之一,只是質感會不太一樣。另一種方式就是藉由外力來加以限制板材的形變,鋁封邊門板或鋁框門是常用的選擇,玻璃H型框門(左右美耐皿塑合板中間夾玻璃)或四E框門(四邊美耐皿塑合板中間夾玻璃)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但外觀也會跟著改變,且當門片面積越大時效果會稍受限制(但還是會比單純的美耐皿塑合板門片會好很多)。
以上僅為個人經驗,提供您參考看看。如果您的門片高度是240公分,那應該是馬馬虎虎啦!密合的問題其實是可以靠鉸鍊來作一定程度的微調~只要記得施工時交代設計師盯著組裝師傅處理好就可以,微調門片鉸鍊其實不難,只是要細心並且花很多時間(我曾經為了將上下左右相鄰的14片門調整到心目中的理想狀態花了一個多小時),所以有一些懶惰的組裝師傅有時可能會稍微草率一點。如果真有疑慮~那就與設計師討論看看是否要做修正,如果設計師願意負責並提供保固或售後服務~那應該是可以放心採用,但如果設計師不願意背書~那聽從專業會是較安全的抉擇。不過,除此之外我倒覺得鉸鍊品質、數量(這種高度的門起碼要5個)與現場搬運施工有無困難(進不進得了門或電梯、又不會打到電燈或吊扇)也很需要注意!記得請設計師幫您多留意喔!預祝一切順利。
我的前方一片蔚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