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3

【開剖文】關於原木製材...

請問ZURG大,
為啥市面上賣的百葉門鞋櫃多是樟木做的呢?
我想買百葉門鞋櫃,
可是市面上賣的都走古典路線, 且是樟木做的,
跟我家風格/ 色調都不搭,
苦惱阿~
Laceshadow兄:

樟木做鞋櫃喔~大概是為了防蟲蛀吧...

用什麼材料沒有一定的標準,端看製造商決定(原料供應、進料價格)

避免潮濕的話(會變形),樟木其實很耐用.....


小弟認為越簡單的樣式、金屬零件.....等,就越耐用

家裡有個自製老鞋櫃,長5.3尺x高4尺x深1.2尺,用扁柏集成材做的

分成兩排共12格,每格配上掀式的蓋子,外表沒有任何裝飾只上清漆
使用了超過40年還是沒有壞...


古典形式不喜歡的話,就要再多找找了
建議Laceshadow兄考慮外觀喜好就夠了....




長知識,也恭喜 01 終於開居家相關的版面了
真的學到太多啦
真的太實際了>"<~~~~
真專業 照片拍的也真好~~~
板主全家家具應該都是木的吧?
只看了第一頁就心痛的看不下去了
雖然知道是多年前的往事現在台灣也早已禁採
但想到台灣珍貴的檜木紅杉都幾乎砍伐殆盡就傷心(幾乎都流向日本更讓人鬱悶)

家裡雖然也是有用到原木
但都是進口美國計畫造林的胡桃木
這種幾十年的木料雖然小,但拼接後也能做成任何物件
重點是這種人工植林是有規模有計畫的種植再砍伐的
比起那些幾百年甚至千年的原始林巨木就這樣被放倒
我的心在滴血
那些因為貧窮而讓國內巨木一株株被砍倒的國家真是讓人悲傷

對不起我掃興了
但我還是要說 : 這些巨木真的不是彰顯財富的好標第
Kevin兄~3Q^^


-----


MACACA大:
感謝讚美,傢俱確實有不少是自製的....不過套句老爹常說的:光噴漆的錢就不划算了...

所以泰半還是買市面上現成的來使用,做這行的好處是不會被木材迷惑

方便、輕巧、堪用就好...

例如:
前一陣子,家姐花三千多買個五層抽屜櫥(貼塑膠皮的那種)
我就問說幹麻不自己做!?然後............就被酸了


-----


無兄:

小弟能了解您的感受,但只要市場有需求,伐木就不會停止.....(各國都一樣)


台灣的林業政策,在各種因素的左右之下,其實不實際

例如30年輪伐的造林政策,在業界看來簡直是笑話

30年生的針葉樹能有多大,根本還是稚樹而已.....也被戲稱為HINOKI筍

(最佳是800-1200年的壯齡木)


現在只能慶幸沒有伐到滅種,或許很久很久一段時間之後,台灣森林裡的巨木能逐漸增加....


另~戰後的大伐木年代,台灣產的木材其實多半供給國內

不足的部份尚需進口北美材、南洋材....

台檜輸日其實佔的比例很小(沒那麼容易插足這個領域)

業界也好、政府也好....放話把"責任"都推給日本,混淆真正的原因.......其實大可不必


-----


在此小弟想寫一下關於樟木

早期樟木被業界粗分為正樟、牛樟兩種;正樟能煉油,而牛樟少油(味道也不好)

所以一開始都是砍伐正樟...


而採樟應該在清朝就開始了,但只是極少量

後來日人成立公賣制度,採樟者上山尋找適合的地點,蓋個簡易工寮就地伐下來煉樟腦

等到煉足一定數量之後,再下山賣給公賣局...


後來正樟被砍得差不多之後,轉向牛樟→再製成器具、雕刻品

根據看過的老照片,它的大小絕對不會輸給紅檜之類的巨木......到最後完全砍光

現在台灣能找到的,被掛上紅布封為神木者寥寥無幾(樹型差,伐了不划算)

雖然樟樹無絕種危機,但是大徑木也可以說是沒有了......這就是當今林班地的狀況


【鐵印記號】- 參照資料台灣林業手冊、民48年版

日前接到01網兄來信.....於是小弟開始找料




在過程中發現一片肖楠的斷面,仍留有當初的"身份證"
整個的意思是...

編號356
肖楠
長度4米
圓徑128公分
其中一端有直徑56公分的空洞
三等材
大雪山林場驗放,檢驗員編號071



各部解說如下:
号356-編號356


肖4-肖楠簡寫為肖,樹種正下方第一組數字,表示這段材的長度4米


128表示圓徑128cm
往下那個^記號,表示有一端藕朽(若兩端都有的記號是...等腰三角形)(註1)
56表示藕朽的最大徑56cm
在這三個記號周邊分佈了三個三角形,裡面畫三痕就是國字的"三",表示三等材(註2)


最重要的是這個放行鐵印,沒有就等著坐牢取消採伐權,詳細的罰則就不列出來了(還包括誤伐時的罰則....等)
雪表示大雪山林場,放行章,驗員071(每個人有專屬的番號)



註1:
規則上藕朽、幹空各有獨自的記號,再依是否貫通共分4種,後來就只用兩種來表示貫通與否

註2:
圓材分六個等級,依照各種瑕疵的類型,計算出佔整體的%來分等(板材評等用另一套不同標準)
一~五等有獨立記號,第六等=廢材



另,台灣林業手冊內容資料及豐富
有各項法規、電杆材規格、枕木規格、各樹種造林詳細說明、各樹種重量、採伐事業區.....等一大堆資料
所以現在遇到問題還是會去翻看,儘管已經是近50年前的資料了(變動不大)
ZURG大:那個集成材-綜合木是怎麼搞出來的啊~~~????
鬍子老大:

找種不同的木材,顏色質感差異大的來做混搭

每單一根先各別打齒,沾上膠之後,再頭尾相接連成一長條棒棒(顏色要錯開)
之後再依需要的板材寬度,取數根長棒棒水平方向合併成一片.....就完成了

ZURG wrote:
鬍子老大:找種不同的...(恕刪)

哇!不就粉"搞剛"呵~~不過那種感覺不錯喔~~
  • 3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