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業主監工實務_隔間牆(1)磚牆

"輻射式佈線"...?? 看起來就像是插座與延長線的關係!

基本上的缺點就是線材較多..
cl_lin_t wrote:
你提到的電流負載問題,
若要以輻射式佈線方式來解決,最安全的方式是否應該從線徑5.5的專用迴路
到達廚房的端點處,再各別以線徑2.0的線配接到插座A,
另一條線徑2.0的線配接到插座B...以此類推

這樣表示28A的負載電流經由5.5線徑到達廚房後
在粗線的終端一條2.0mm走10A到A,一條2.0mm走8A到D,最後一條走10A到F
就不會有A要過載承受到28A的問題了


是這樣沒錯,
看最後一張照片…
應該就可以看得出來。


cl_lin_t wrote:
直接把線頭扭在一起用電工膠布包一包,藏在天花板裡就好?
還是會在天花板裡裝一個配線盒,裡面用配線端子將一路路的走線分出來呢?
以RAY大的用心,小弟猜測應該是後者的工法,是嗎?


哈哈,你猜錯了,
RAY的習慣是請水電將各分支線都對著幹線纏扭7圈以上,
再直接用絕緣膠帶包覆。

基本上以輻射式佈線的方式來說,
由於通常是一條幹線對四到八條的支線,
加上幹線、支線的線徑經常會不同,
所以配線端子是不可行的。

話說回來,
其實配線端子只是提供一個省力、快速而不會脫落的固定接線方式,
但當線徑在一定的程度以上時,
它的接觸面積其實不一定可以足夠。

電線的接線重點,
其實要看重的是接著穩固接觸面積足夠這兩個重點,
接著穩固當然是安全的考量,
接著面積足夠則是為了確保線路可以有足夠的電流負載。
只有這兩個重點做好,
才可以放心這個接法是安全的。
所以,
RAY其實比較喜歡採用纏繞七圈的這個工法。

當然,
如果可以在纏繞之後加以焊錫的話,
這個做法就極完美了…
但說實話…
在預算的考量下,
目前RAY還在考慮該在何時將全室焊錫這個工法納入我們公司的標準工法規格中。


cl_lin_t wrote:
以這種跑線方式,相較傳統工法,費用上會增加許多還是相同呢?

輻射式佈線由於線材使用量差不多會是原佈線量的1.8倍,
所以加上工資之後…一間30坪的住家差不多會多出15000~20000的預算。


cl_lin_t wrote:
最後
RAY大貼的第一張圖,小弟還有一個疑問?
連接白鐵壓接保溫管用的三通材質,這種的是否容易鏽蝕?
有需要也用白鐵的嗎? 還是這種的已經足夠


因為RAY工地裡的熱水都是用車牙管,
所以用的三通和彎頭並不會採用白鐵製品,
而是採用良吉的砲銅製品。

主要是由於砲銅的延展性、Q度很高,
在地震時不像白鐵彎頭那麼容易被拉裂。
雖然它的價格比白鐵的三通、彎頭高上許多,
但你只要遇上一次白鐵彎頭出現裂縫造成的滲漏,
(RAY就遇過兩次)
而知道它維修起來有多麻煩的話,
就會覺得這個投資值得了…

話說回來…
一間住家能用的三通、彎頭數量也很有限,
正常來說多花個五六千都能搞得定一戶,
建議你可以考慮一下這樣的做法。

bigpiz wrote:
是這樣沒錯,看最後一...(恕刪)


我以為RAY大會採用壓接端子(O環)搭配端子台來施工,
有了O環,接觸面積的問題應該可以得到解決。
不過如果可以增加焊接把線間的間隙補滿,也是達到了相同的目的。
這些小弟再逐一筆記下來。

電線因為線材增加許多,造成材料與工資也跟著增加
那水管的部分,也會因為配線在天花板而增加材料與工資嗎?
水管感覺只是放地上與放高處的差異而已,材料應該差不多吧?
我猜價差的幅度應該沒有電線來得那麼多吧?

RAY大不使用白鐵壓接管,是否有什麼原因?
也是因為滲漏的問題嗎?
2種工法的優缺點可否指點小弟一下 謝謝!!!
RAY 大您好
最近剛好進行舊屋翻新
發現幾個問題向您請教

施做前師傅拉水平彈一米線
發現因屋齡久遠前後水平歪斜達十數公分
所以如果要做水平,後面勢必要墊高
等於房子內部的結構從本來的長方型
歪成平行四邊型,然後又墊成梯型
這樣是正確的施工方式嗎?

bigpiz wrote:
磚牆要交丁施作…這點大家都知道。
不過要提醒一下的是像這種T字交接處,
請記得要求師傅三邊交丁


隔間牆施作時,我有請師傅在T字部位交丁
可是現場師傅說他門平時是五層才做一個交丁
不可能像圖樣那做改變平常的習慣施做
這樣是合理嗎?

再問一個外行的問題
磚牆間的縫隙是越密越好嗎?
和舊牆相比,新牆磚和磚的間距較大
水泥也沒有完全填滿
是不是應該要求做密一點
或是只要最後水泥抹平就好呢?


bigpiz wrote:
a.磚塊施作前要充份濕潤:
因為磚塊的吸水率很高,
不讓它充份濕潤的話,
會快速地將水泥中的水份吸乾,
導致水泥的黏著力降低。


再追加一個問題
施作前淋磚是為了讓磚保持濕潤
像最近天氣比較熱,水分揮發快
淋磚大概可以維持多久?
要每天淋,還是進料那天淋就好
最近翻整舊家公寓
隔間用磚牆
找了位統包請他幫忙找工班施作
施作前有溝通
每天不超過120公分,最少三天才完成

第一天下午,進料後淋磚,拉線

隔天中午到現場
第一堵牆已經超過一米三了
稍微反應一下
反正內政部規定是一天不高於一米五
我也不再堅持

第三天晚上,到現場關心一下進度
卻發現有一堵新牆就像以色列的哭牆一樣
一天就砌到了天花板頂約2米八
(前一天晚上確定除了放樣,植釘,什麼都沒有)

當下打電話抗議
今天中午到現場
工班師傅解釋,因為最近天氣炎熱
早上先到一米半,下午他認為夠乾了
為了施作方便,就一口氣完成了
並不斷強調自己經驗多老,技術多棒
保證絕對沒有問題

我的想法是,與其強制要求拆除重砌
在彼此都不樂意的情況下
要是他後續工程應付了事,真正損失的還是我

想請教的是
我有那些可以做的補救措施可以加強安全
還是根本就是我小題大作
不用理它沒有關係
fulling wrote:
RAY 大您好
最近剛好進行舊屋翻新
發現幾個問題向您請教

施做前師傅拉水平彈一米線
發現因屋齡久遠前後水平歪斜達十數公分
所以如果要做水平,後面勢必要墊高
等於房子內部的結構從本來的長方型
歪成平行四邊型,然後又墊成梯型
這樣是正確的施工方式嗎?

bigpiz wrote:
磚牆要交丁施作…這點大家都知道。
不過要提醒一下的是像這種T字交接處,
請記得要求師傅三邊交丁

隔間牆施作時,我有請師傅在T字部位交丁
可是現場師傅說他門平時是五層才做一個交丁
不可能像圖樣那做改變平常的習慣施做
這樣是合理嗎?

再問一個外行的問題
磚牆間的縫隙是越密越好嗎?
和舊牆相比,新牆磚和磚的間距較大
水泥也沒有完全填滿
是不是應該要求做密一點
或是只要最後水泥抹平就好呢?




1.這是舊屋翻新常見的地基下陷,
一般有兩種做法:

如果樑下高度沒有問題的話,
基本上都是先將地面直接墊到水平,
然後牆面則相對的重新打底、粉平至垂直,
天花則不動,以木工封至水平。
簡單地說,
就是在原有已經傾斜的長方形裡面,
再另外做出一個最大的長方形。

但這個做法有它的缺點,
就是樑下的淨高度會有大量的損失。



遇上某些舊公寓的樑下原本就已經過低時,
RAY則會與業主事先討論,
如果業主很在意室內高度這件事的話,
就以順平的方式來施作。

順平的做法,
通常我們會採用大約千分之五的斜率,
也就是依正常三十坪的建物…整間最後完成的高低差約為五公分,
這樣的斜率算是正常人比較感覺不出地面有傾斜的程度。



2.說實話,
你都已經看到RAY貼的交丁照片了,
我實在是想不太出來「不可能」照著做的原因是什麼…



3.並不是愈密愈好喔!
最完美的灰縫尺寸,
是橫的水平縫高度約8mm、豎的垂直線寬度約10mm。

當然,RAY也從來沒有真的拿尺去量這些灰縫的尺寸,
這樣未免也太機車…

但原則上我們監工時候的標準,
是會要求師傅至少橫的水平縫高度誤差不要超過2mm,
也就是做在6mm~10mm之間,
豎的垂直線則通常並不特別仔細地要求。




fulling wrote:
再追加一個問題
施作前淋磚是為了讓磚保持濕潤
像最近天氣比較熱,水分揮發快
淋磚大概可以維持多久?
要每天淋,還是進料那天淋就好


磚塊需要浸潤的原因,
是由於磚塊本身的吸水率太高,
所以如果施作的時候磚塊本身沒有充份浸潤,
就會在水泥尚未凝固達到強度前將水泥的水份吸乾,
而導致黏著強度不足。

fulling wrote:
最近翻整舊家公寓
隔...(恕刪)

說真的,
RAY也不知道有什麼可以補強的方式。

該被壓扁的水泥也被壓扁了,
該歪斜的部份應該也歪斜了,
大概只能靠打底打得厚一點,
至少追求一下平整的外觀。
bigpiz wrote:
說真的,RAY也不知...(恕刪)


請教Ray大, 如連結的牆, 您的評價及建議如何?
又房子如果地坪傾斜不補成水平(舊牆也歪),
是否該順著既有的斜度去施作新牆面等?(比較順?) 或是以真水平來施作(打底就要打很厚?)
最後請教, 為何您不採用白鐵壓接的熱水管呢?
感謝您的熱心分享! 謝謝!

請教各位, 這道磚牆砌的品質如何?
1最大傾斜高度差大於5公分以上的話,
通常RAY會在最低處以磚塊加水泥,
然後漸漸變成純水泥的方式,
將底層做成接近水平。

相對的,如果傾斜高度差小於5公分的話,
其實先以水泥打個厚底再砌磚就可以了。

2.話說…你見過以白鐵壓接的方式製作的瓦斯管或是消防灑水管嗎?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