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慣例先貼.....台灣扁柏的葉子

Y字型氣孔帶

這次會寫比較複雜....先貼外觀模樣
基本上結疤僅出現在樹心1尺的範圍內
唯一瑕疵就是生長時,被包覆在內的孔洞(裡面仍殘留樹皮)
為什麼業主會挑這片較差的,就不暸了......(枝端的黑化部份,下面會說明形成原因)

從鐵印可以得知,出售時這段原木的長度是2.4米(ME=台語的"米")

推測.....胸徑約250cm上下(八尺面),樹齡1000年~1200年

枝端的黑化,不同於立枯木、風倒木的縱向延伸廣佈,僅出現在一端
難得有實例可以供參考,長輩就現場教學一番...
這根扁柏,第一次砍伐時是日本時代
當時日人習慣搭棚架,略過根張的部位,從較高處砍取通直的樹幹
一來當時鋸子有長度的限制,接近根張的部位不易砍伐
二來通直的原木,搬運上較有效率
換句話說~因為當時樹很多,可以隨意挑選,所以他們只拿好的部份...
上半部砍掉了,雨水從切口滲入、蓄積,長期下來就造成黑化的現象
爾後因為造林的關係,必須進行"殘材整理".....凡是造林地的殘幹,都必須刨出清除,才能再新植
所以這段原木,從黑化的特徵,可已判定為二次伐木時的出材
(禁伐天然林後,仍持續作業的殘材整理,也引發諸多爭議)



從公司留存的照片判斷,這段扁柏購入的時間約在1985~1990之間,用途為神社料
當年獨留這一塊未製材,原因是....已經足夠注文數量
閒置數年之後,再剖成5片柾目桌板料.....(以雲杉模擬取材位置)

大剖修掉樹心側的一些小瑕疵
盡管存放多年,新剖的部位.....味道辛辣無比,非常嗆!!



師傅問我要剪多少成正角? 小弟看了看文公尺後說....好!就78


結果剪下去結疤就跑出來

左側的缺角,應該是一次伐木時,所造成的樹心抽裂傷.....(風化讓它看起來比較圓潤)


白邊也幾乎都風化了,殘存的→清除



邊、心材色澤比較

磨除鋸痕

鋼絲輪清除
也是需注意....不能拋破這層"殼"
之後再以砂紙磨圓潤些→鋼絲輪做出刻痕
反覆施作......一直到看起來"很風化",用力摸起來"很舒服"為止




因為買家後續要再自行施作,所以略過瓦斯燒烤的步驟
砂輪機對小弟來說太重了,幾個小時拿下來....手抖個不停
吃過晚餐....立刻躺平


隔天得交貨,半夜三點....開工

開始倒角,磨成圓潤的海灣型

開始清理原生孔......喃喃自語:這洞裡面該不會有阿飄吧!?




處理掉鋒利的邊緣

最後一次#320刷乾淨

紋路優雅

各種痕跡都保留下來

包起來!!


好好保存的話,這片桌板應該可以存世數百年
雖然有製作上求好的壓力,但是一想到~這樹花了1000多年才長成,就覺得很榮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