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業主監工實務_隔間牆(1)磚牆

hsiyanin wrote:
不過糞管維修孔的事今天被工地經理打槍了,
他說樓板只有15公分厚,糞管又是4吋管,要打到能接T型管會打掉大多地板,

就照片中看來,
糞管是看得到的一整支橫臥在看得到的地方,
這種做法…這支管應該是埋在RC的上面才對。

只要糞管下方還有足夠的RC,
就沒有打不下去的道理。

(如果他跟你說這麼長的糞管下面其實都沒有RC、沒有鋼筋,
那才會嚇死你吧?)

一句話:呼嚨你的。


hsiyanin wrote:
另外我今天到工地有看到她們在封狗洞,
是直接在狗洞裡填滿磚塊,沒有另外再敲掉洞口邊的磚塊,
一般都是這樣封的嗎?

對,一般建商的確都這樣封。
要叫他們打掉周邊的磚塊來交丁的話…
是可以試著要求,
不過我覺得他們很有可能不鳥你。

不如試著要求他們看能不能貼個抗裂網,
加減有差…

bigpiz wrote:
就照片中看來,
糞管...(恕刪)


我再問看看建商要不要補抗裂網,
老實說我也怕工人打地不小心打太深,
建商的工人的素質有點良莠不齊,有的很好,有的很馬虎,
上次還看到噴白漆噴到外牆磁磚跟路邊貨車的工人。
大大你好

因為最近要裝潢房子.才開始學習裝潢方面的知識.

看到你每一篇文章都有很多收穫.真是非常感謝你還有01上的前輩們呀!!

看到你這篇文章.讓我想起最近遇到的問題..

隔間到底用輕隔間還是磚牆好呢??或是兩種工法有比較適用的範圍呢?

可以麻煩你跟我說說嗎??謝謝

輕隔間好處: 1 牆面厚度變薄,室內空間變大
2 施作時候速度快,且日後更改隔間的時候不需要大興土木
3 隔間材內的填充物不同,可以達到比磚牆更好的隔音和隔熱
4 牆面重量輕,對建物的重量控制有幫助

輕隔間壞處:1 牆面不耐碰撞
2 牆面不可懸掛重物(要配合膨脹螺絲,一般鐵釘下去就掛了)
3 單位價格已經和磚牆快相同,甚至好的填充材會比磚牆貴
5 如果使用普通的高密度發泡海綿填充,隔音效果比磚牆差很多
6 輕隔間不耐水,所以濕氣高的環境易潮解,需另外施做防水
7 火災的時候輕隔間沒法承受火場的高溫,比磚牆易崩塌

磚牆的好壞處大概就是以上的優缺點相反

家裡從事的剛好就是營建類,目前大坪數的大多不隔間,小坪數的隔間大多換成輕隔間或是白磚,走向兩極化一個是徹底的偷料(不隔間),一個是隔間但是徹底偷料(便宜的隔材只要磚牆1/3不到的價格)。

另外就是防震上面輕隔間比較好,所以很多超高大樓或是捷運共構都用輕隔間,因為重量低,地震來的時候對建物的傷害較小。

房子要住的久遠,我選磚牆,因為管線配置得當,別亂敲亂挖,防水問題少
房子要租屋用,我選輕隔間,因為維修方便,牆面薄,可以多隔幾間。而且日後要修改為自用也方便

真是詳細的介紹,感謝分享!!做標記先!!
寫的很好啊...+1

說真的個人配合的工班都沒有作事這麼仔細的...

handolu wrote:
輕隔間好處: 1 牆...(恕刪)


謝謝大大回答^^~好詳細!!
版大您好

看過您提到的磚牆施工法與佈線的原則後,小弟想問的是

現今的管線配置方式,一般看到的都還是以暗管的埋設為主
如果以明管的做法,將電線、冷熱水管佈於天花板與上層的水泥之間
因為這部分一般天花板為了包樑,都會預留有30~40公分的高度
即使經過樑下時,小弟猜應該也還有個5公分左右的空間吧?

管線就沿著這點空間走,到達定位後再延著磚牆鑿垂直的管道下來
不知道這樣的工法是否可行?

會這樣想主要是考慮到後續的維修問題,明管走線應該比以後暗管
施工要查線容易多了吧?

這樣的思考方式是否有盲點呢? 謝謝!!
cl_lin_t wrote:
現今的管線配置方式,一般看到的都還是以暗管的埋設為主
如果以明管的做法,將電線、冷熱水管佈於天花板與上層的水泥之間
因為這部分一般天花板為了包樑,都會預留有30~40公分的高度
即使經過樑下時,小弟猜應該也還有個5公分左右的空間吧?

管線就沿著這點空間走,到達定位後再延著磚牆鑿垂直的管道下來
不知道這樣的工法是否可行?

會這樣想主要是考慮到後續的維修問題,明管走線應該比以後暗管
施工要查線容易多了吧?

這樣的思考方式是否有盲點呢? 謝謝!!


看幾張照片就能想得出這個工法來??
真是太了不起,
可惜mobil 01沒有按讚的功能,
不然RAY真是想大力的給你按個讚。

話說這就叫SI工法
這個工法不但可行,
而且很先進。
先進的部份除了你所說的方便維修之外,
同時也是唯一可以完成輻射式佈線的工法。






盲點??
放心,沒有盲點,
RAY已經採用這個工法有六七年了,
維修真是超輕鬆,
所以大力的贊成你這樣做。
如果施作過程中有問題,
觀迎帶著你的問題來找我,
凡是該有問題的部份…RAY六七年來大致都有找到解決方案了,
免費提供你所有相關的諮詢!!



話說到盲點,
一般埋地設管的方式才真的是很有盲點…
為了不讓地板的高度被管路架高,
地面埋管只要有兩支管交錯就差不多是極限了。
所以…當然只能並聯、並聯、再並聯。
當你採用這樣並聯的佈線方式時,
要怎麼可能真的能保障每個插座的負載電流足夠??



在說明這件事之前,
你要先了解目前台灣的安規…
插座的可負載電流都是以15安培起跳。
也就是說…除非你家真的下重本購買負載電流較大的插座面板,
否則實際上是建議你將每個插座視為只能負載15安培

以下舉例說明:

假設我們要在廚房安裝六個插座,
(很多人的廚房都不只六個插座吧?)
也假設你很內行的要求水電將這個廚房採用了一個線徑5.5的專用迴路,
再同時假設所有接進插座的的線徑一律都有2.0。
屋內線路裝置規則的規定來看:
「理論」上這個迴路的最大負載量是30安培,
而每個插座則各別可以負載到15安培。
也就是說…
如果現在其中的三只A、D、F插座各插了有電鍋、微波爐、烤箱
其負載各別大約是10A、8A、10A,
(是不是和你家很像?)
不但每個插座的負載都低於15A,迴路總負載也不超過30A,
理論上是可以三個插座同時使用的對不對??

但理論是一回事,
實務上呢??
只要看過水電施作的人應該都知道:
一般的做法多半是電源迴路線先進A插座,
A插座後方有並聯孔再拉到B插座,
再依此類推拉到C、D、E、F、G…

也就是說…
A插座的進線端子實務上同時承載了整個迴路六個插座的所有電流,
也就是10+8+10=28安培。

上面說了,
依安規的規定,
一只插座的可負載電流最大為15A,
猜猜看A插座的接線端負載了28A會發生什麼事??



不信邪的讀者們…
家裡有電鍋、微波爐、烤箱三部電器在同一個迴路,
並且在烹飪時三部電器同時使用的應該不少,
只要將面板拆下來看線路的接法,
應該是不難找到哪個是所謂的A插座,
(那些已經沒事常跳電的讀者…都已經跳掉了,也就不用拆了…)
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拆開來看看你家的A插座後方的接線口,
看看它焦黑變形脆化了沒有…

盲點??
像這樣被埋在牆內,
沒有人發現的問題才真的是盲點…

bigpiz wrote:
看幾張照片就能想得出...(恕刪)


RAY大

聽了你的解說,小弟茅塞頓開且信心大增,
更有立場去要求後續要施做的工班務必要依照這樣的工法來施做
之前遍尋不著的照片,也多虧你提供了出來,謝謝。

你提到的"輻射式佈線"
應該就是為了解決並聯式無法一直交疊的問題,
因為空間(厚度)不夠,只能把管線並排在旁邊,
而不能以立體的方式重疊上去。 對吧??

但是你提到的電流負載問題,
若要以輻射式佈線方式來解決,最安全的方式是否應該從線徑5.5的專用迴路
到達廚房的端點處,再各別以線徑2.0的線配接到插座A,
另一條線徑2.0的線配接到插座B...以此類推

這樣表示28A的負載電流經由5.5線徑到達廚房後
在粗線的終端一條2.0mm走10A到A,一條2.0mm走8A到D,最後一條走10A到F
就不會有A要過載承受到28A的問題了

一個疑問提出來討論一下
理論上這樣的工法最好,但是實際水電在配線時
在這個5.5mm與2.0mm的配線處會是怎麼處理的?

直接把線頭扭在一起用電工膠布包一包,藏在天花板裡就好?
還是會在天花板裡裝一個配線盒,裡面用配線端子將一路路的走線分出來呢?
以RAY大的用心,小弟猜測應該是後者的工法,是嗎?

以這種跑線方式,相較傳統工法,費用上會增加許多還是相同呢?


你提到的焦黑的插座,小弟以前自己更換壞掉的插座時就遇過了
這確實是個隱藏的問題,家裡這次的裝修對於大電流的電器用電
我會再仔細的估算一番

最後
RAY大貼的第一張圖,小弟還有一個疑問?
連接白鐵壓接保溫管用的三通材質,這種的是否容易鏽蝕?
有需要也用白鐵的嗎? 還是這種的已經足夠

謝謝!!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