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DIY三年的防水得到的結論。(這次梅雨季節,我又做DIY防水工程)
結論是請板主先去買 「立邦 全新2代矽酸質 防水の底膠」,那是粉劑。加水攪拌後在裂縫處多塗幾次,應該會有成效。
第一年:因為預算不足,買「貓王」的水性防水塗料… 底漆 一層,防水2層。
半年後,我發現怎麼我好像踩到原來水泥層…原來樹脂的防水塗料不耐太陽光的破壞,漸漸消失。
第二年:買「倍克漏」,它不用底漆,只直稀釋就可以當底漆…但它要上到三道才有效。
它漆身還是很軟的,用銅板還是可以刮出縫隙,如果你要在上面放花盆,還要再上一層透明防水漆保護防水層。
市面上的水性防水塗料都需要最後一道防紫外線破壞的保護面漆,不然防水層很快就壞了。
偏偏上完三道,還有人願意再上第四道的面漆嗎?(而且有些面漆更貴)
第三年:用「立邦 全新2代矽酸質 防水の底膠」當防水漆。在立邦的產品裡面,這個其實不算是防水主力,它的防水主力是「水上切」產品。
但請大家想想,去哪裡找 矽酸質 這種可以跟 水泥、水化合成防水材質呢?
1、它的在潮溼的環境可以使用(不用等乾燥的日子施工)
2、它硬化之後,剛性非常好,可以在上面踩。(有人說它不耐熱漲冷縮)
3、它是無機質,不怕太陽光破壞。
4、過兩年想再保養,就直接再塗一層,不像PU還要考慮底漆、面漆的問題)
5、其實它成份裡有水泥,你就當它是再塗上一層水泥。

當初的頂樓防水情況差不多就同樓主一樣,我家的前屋主是地主,與建商合作蓋了一批透天厝,自己分配了三間的房子自己賣,其他四間屬建商的。而"鄰居13年前向地主買了第三戶房子,向地主要求做頂樓防水,所以不良的地主就隨便呼攏一下,潑了幾桶綠色面漆當作防水"(以上說法是聽鄰居說的)。

鄰居家是左邊,右邊是我家(有小耳朵的),這是10年前的照片,

鄰居頂樓防水是委託廠商施工,坪數約20坪(含樓梯厝仔的屋頂),施作四層(原塗層不良處刮除、底漆、中途漆*2、面漆*2),還更換了加高的銅製落水頭5顆,使積水易排(每顆報價80元,當然是含安裝),我印象中費用不用兩萬。而且廠商責任保固5年,到現在10年了,今天下了一整天的雨,剛上頂樓看一下鄰居的防水,目前排水OK,無積水。
我問鄰居三樓房間天花板的狀況,也沒有壁癌、滲水狀況。
這個別人家的施工過程部分,沒拍照片。改天我再PO上現狀的照片分享。
而我自己的頂樓防水是DIY的,只有西側2、3樓的外牆防水這種需要蜘蛛人的功力和體力的工作,是和鄰居一起委託同樣的廠商施工。
整個西側外壁防水工程,兩戶約25坪,翻了一下收據,兩戶含鷹架總工程費約3.2萬,責任保固五年。
防水施作前,我家整個二三樓房間的牆壁壁癌很嚴重,插座、電燈盒都鏽蝕,下雨、颱風、整個二三樓房間的牆壁、插座到處滲水,地板積水約1公分。
所以我看了樓主的文,很難過,感同身受。
那張報價單上項目,其他項目我不懂,但是5-8項的內容真的很扯(按每個工序計價),所以由衷建議拍照存證、通知廠商處理、樓主是會計事務所的,人面廣,法律諮詢應該不是問題。
特別將舊硬碟的相片找出來分享,因為家裡ADSL是2M/64K,還以為是當機怎麼都傳不上去,後來修改圖片大小才完成照片上傳。

防水師傅清潔原漆面後,塗上一層防水底漆

防水師傅上完第一層防水底漆

上第二層白色中途漆

第三層是不織布加一層中途漆

第四層是白色中途漆

第五、六層是米黃色面漆

十年了,外觀依然歷久彌新,當然室內漏水壁癌也解決了。

10年前自己DIY在採光罩上塗白色隔熱漆,雖然犧牲採光效果,但是隔熱效果不錯,比起隔壁鄰居的採光罩一堆裂痕和漏水,我家的狀況算不錯,雖然也是有稍微滴水,隔離紫外線的作法除可延長PC採光罩的使用年限,車庫內的東西也不易裂化。
上個月心血來潮,在原本的用了10年的白色隔熱漆上,按照一般普通的防水工法如法炮製。
先上兩層加纖彈性水泥、鋪一層玻纖布、再上兩層加纖彈尼,最後塗上兩層得利倍剋漏藍色防水面漆。
(原本更換PC板是優先選項,但是牽涉到左右幾戶鄰居的意願,可能是經濟不景氣,大家興趣缺缺,只好看我表演)。
改天再分享完工照片,藍色的採光罩與藍藍的天、綠油油的稻田相對映,真的很漂亮。

我的小孩也很喜歡,一直要邀請同學來參觀,我說您上GOOGLE MAP就可以看到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