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與設計師的糾紛

dkmagic wrote:
零誤差當然不可能,但...(恕刪)


設計師是人並非是神....
工程中會面臨到的狀況百百種,天時地利人和只要一樣不順都會造成施工成本增加..但除非嚴重影響工期或是施工造價,不然一般都設計師自己吞了
像板友的例子,原本封一堵隔間牆,很單純,輕隔間骨料下好,矽酸鈣板鎖上,收工....但開個口呢?依開口大小位置,裁切骨料,板材依樣裁切封板,講究點,開口收邊要在封木板材打磨....料錢增加,工增加,相對等於成本增加,結果業主只肯追減....也是只能吞下去

至於所謂的事後修繕,
比如,屋主搬家入住不小心碰撞傷到油漆,要不要補?當然補...收不收錢?我想,沒一個業主會給,那是不是成本?當然是.....
比如,你想多預留一塊層板,貼皮要錢,那給一塊白身(不塗裝)板吧?當然給~邊邊角角還磨得順順的不刮手,是不是成本?當然是.....
比如,本來是開放架,想裝1個門片(60X60),多少錢?師傅工廠施作從裁板貼木皮到表面漆,到府安裝,至少一天,工錢就3千,那材料跟五金的錢呢?就算你一片5000,業主肯定跳起來罵...

設計師只要點交時,出具清單,詳列過程中所有追加減帳,隱蔽工程出具施工過程照片加以說明,讓業主清楚了解始末,且台灣師傅多數都很阿莎力,合理的情況下,很多瑣瑣碎碎的小項目,在總工程承攬下都不會再額外收費用,當然,設計師端也就有辦法順勢作作小人情,皆大歡喜,相信都能在雙方都能接受的情況下圓滿解決,當然,業主百百種,真談不攏,落差太大,最後當然訴諸法律....

但!!此個案工程款136萬,減帳4萬僅占其中3%....在有另收設計費的情況下,很難想像是甚麼原因,跳過這個步驟而直接訴諸法律,才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一般都是在施工保固/維修修繕/責任歸屬有爭議,怎麼個案會是因為金額不大的追加減帳而起爭執

善意提醒開板大~設計師應會以初驗時,你並未提出質疑,所以視為點交無誤,但,誠如我前篇回文,點交初驗可同時進行,但若依照正常流程,設計師應出具點交單,並逐項點交無誤後,業主簽名,而初驗有問題,需維修修繕的,才是維修單,兩者不應混為一談
且,應整體檢視並回想施工過程中所有項目,是否有多作或預期外狀況必須處理的部分
我想,既然要訴諸法律了,這部分只能你自己去作嚕

stitaxi wrote:
驗收歸驗收 付款歸付...(恕刪)
這跟賺虧沒關係

如果業主堅持要欣賞廢料,快樂核對坪數,

那只好留給他喽

裁減的冷媒管也要留下來,

丟了客戶如果要算長度,是要怎麼讓他算

信用至上 wrote:
這跟賺虧沒關係
如果業主堅持要欣賞廢料,快樂核對坪數,
那只好留給他喽瞌睡
裁減的冷媒管也要留下來,
丟了客戶如果要算長度,是要怎麼讓他算...(恕刪)


這是設計師業界新創做法嗎
如果這樣做有助於釐清爭議 有助於設計師自清
減少設計師與業主糾紛,似乎是不錯
反正廢料在施工中清運和最後再清運
只是時間先後的問題,設計師喜歡就好~~~

您提到銅管我想到我故事的重點來了~~~

tunlin77 wrote:
善意提醒開板大~設計師應會以初驗時,你並未提出質疑,所以視為點交無誤,但,誠如我前篇回文,點交初驗可同時進行,但若依照正常流程,設計師應出具點交單,並逐項點交無誤後,業主簽名,而初驗有問題,需維修修繕的,才是維修單,兩者不應混為一談
且,應整體檢視並回想施工過程中所有項目,是否有多作或預期外狀況必須處理的部分
我想,既然要訴諸法律了,這部分只能你自己去作嚕....(恕刪)


非常感謝大大熱心提示
目前作戰計畫以及答辯狀也是以這樣的方向進行的
*維修歸維修 不能及於所有施作內容點交以及驗收*

對方確實有多做一點東西
鏡子 崁燈
不過多做的價格遠低於扣下的4萬
我會起賭濫卯起來丈量扣款其實事出另有因
晚點備好資料圖片再跟大家報告

----

前面有大大提到
跟設計師撕破臉 保固不用想了
結果最近天熱吹冷氣 竟然發現有一間房間的日立頂級款分離式冷氣
室內機漏水 ><
室內機下方蓋板打開來看..不會處理
偏偏這間的排水管路拉得曲折滿長
若是排水管路問題是要動到裝潢的><
我看我先call日立再做打算


有時設計的需求 業主自己本身都說不清楚 那設計師要如何百分百精準拿捏

一般工程發包都是總價承包 報價議完價後 承商再調整數量或單價(各有優缺點)

人跟人之間有一種遊戲規則叫 信任 有時報價高的不見得賺的比較多 報價低的賺的比較少

公程不懂的時候叫設計師(或承商)專業 講到錢的時候設計師(或承商)是奸商 不知賺我多少錢........

所以國內裝修業 良莠不齊 也是因應廣大百種的客戶需求(大家都要餬口飯吃)
建議你可以諮詢 設計品保會 DQPA 看看能否對你有所幫助!
社團法人 中華設計裝修消費者品質保護協會 DQPA
為全國唯一內政部依法提報行政院,辦理室內裝修設計糾紛申訴之消費者保護團體。
我不清楚板上有多少人家中裝潢有真正付到設計費或是監工費的,也因為許多水準不齊的人出來低價承攬導至台灣人對於"設計/施工圖"/監工/的價值認為很廉價

當然我個人蠻贊同其中幾位說的,大多是以總價承攬,也就是說,報價方面或許設計師有灌一點水,但總價不是當時你簽約時看過,你一定覺得價格還ok你才會簽約吧?

我覺得比較怕的是一直找理由追加的,那種真的惡劣,至於你的設計師,說真的,櫃子少了半尺????萬一他補板或是結構跟你偷,你損失的絕對更多,所以我認為你的設計師並沒有那麼不堪

人是要互相的,其實在我看來,就是計較,當然你也可以解釋成當初他可以單價報高,數量減少..但這回到上面,總價你是看過的,當然只要不是數量差距太大,一些小東西請設計師幫忙你做應該都很ok,但是大多數的設計師真的沒那麼好賺,所以你的四萬對他來說應該是很痛的,以上給您參考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