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設計思考──為什麼台灣的房子少了那一點點美


因為美是很主觀的 除非你是要住一輩子 不然還要考慮賣家能否接受

外觀來說 建商一定是中庸!跟著主流市場走

商空就是玻璃帷幕 住宅就是大理石奢華 外加酒店式管理 大眾吃這套咩~

要想自己搞一套 除了別野.就是農舍了 日式房屋或是四合院這種古色古香

風格已經夠明確了 但內裝可以玩耍一番

內觀來說 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美感 但還是不離主流太遠

強調收納不外乎托全能住宅王裡面的XX師 OO師 每個都搞的家裡很像機關房

也沒有說不好啦 只是家是建立在所有事項的平衡點上 而台灣大概是單純放大這點

機能性再套入其他風格上~基本上這種恐怖平衡的拿捏是在考驗一個師的功力

就像每件物品都有他的黃金尺寸 單純的複製貼上絕對是罵到臭頭

如何收尾 收邊 線條怎麼拉 弧度怎麼跑 這!才是設計師的功力所在阿

不過我贊同樓上的想法 東方人就應該以東方人的思維來行走

畢竟這是我們的文化~





台灣現在其實有很多有趣的私宅建築設計,版主開在室內裝修版,比較難看到建築設計的資訊分享...
建築美學這一塊,在台灣除了業主的這個主觀問題以外,最大的門檻其實就是預算了...

以台灣業主主流可以接受的構法來說
建築的成本與室內裝修的成本差異很大....
舉個很租略的成本比例關西
室內裝修100萬與300萬的差距...在建築這塊就等於500萬與1500萬的品質差距..
更不用說還要做些特別的空間感與建築美學裝修....
同樣一棟百坪透天,搞過500萬跟一億蓋出來的私人住宅....

所以好的私人住宅建築設計,大都是出現在有一定消費能力與鑑賞力的業主居多....

-----------------------------------------------------------
好的建築空間,其實的確可以用最小的裝修即可達到生活化與美學之目的..
不過依據台灣人的消費習慣...還是喜歡或者習慣再包覆式的裝修設計來做加工建構...
所以室內設計這行才會有現今如此之空間...
-----------------------------------------------------------
至於日本節目全能住宅...
有很多人誤解,為何只用1-2000多萬日幣就可以蓋出特色小宅...
其實原則很簡單

1.這些案子都是極小樓地板面積的極小住宅居多,只是電視用廣角鏡去拍攝(2倍的放大效果)...
2.建材都是用規格品去組合(成本降低)...
3.都是軽構架系統居多
4.電視上顯示都是建造的直接成本,並沒有反映完成整個案子的真正成本....
實際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設計規劃費+土地購置費
5.節目效果:依樣是廣告效應,所以承接的價格都是以近成本在承接
(實際上換算他的成本與台灣相比..其實還是貴很多)

最後
生活習慣:日本人可以接受私人空間的互相重疊與衝突...這點在台灣人身上是比較排次的
土地法規:台灣的都市計劃中有關土地利用率的相關規定,日本的極小基地在台灣應該都蓋不出來....
-------------------------------------------------------------------------
所以版主不要灰心,台灣其實現在越來越多好的建築私宅設計不斷的產生中....
只是這類資訊,在本網站,你很難看到而已.................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