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使 90%的設計師是好的,也因為這些常態性的負面宣傳導致客戶與設計師間的信任一直無法建立起來。
這類業主.不要說設計師.有時連工班都作到不得不用較粗的工來取代細工0 從設計到施工我們都在做有效管理
只是管理工具也經常失效
遇過的問題,多半不是管理能解決的
自然不用這帖藥 就個人經驗.優秀的設計師! 較常遇到的管理問題.是與小包工班如何協調! 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很多老師父的想法不是很理性! 總認為.設計師只會畫圖.根本不會作.所以...如果工頭又不常駐現場.這會造成溝通上的很大問題.設計師有時只要質疑.為何如此施作?觀念想法不是很好的師父.可能整個工班帶著就不作了!!! 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有不適之處請指教! 優秀的設計師!值得肯定的! 但是.理想跟市場.確實有點落差.只好慢慢調整適應羅! 加油!
jaaphu wrote:
本案的諸多因素已私訊...(恕刪)
jen
最近家中裝潢後有怪味道,最後重猜處理,讓我體會到裝潢做的漂亮是沒用的.
最近在找安全建材時才體認到,在台灣綠建材還是非常的不入流.
目前的台灣只求做的好做的漂亮,並不顧業主的健康.
尤其很多豪華木工...到底用多少有毒物來完成.
(小寶) wrote:
小弟覺得只討論施工品...(恕刪)
"綠"的問題是另外一個大範疇
在此無法簡化討論
可先回歸綠建築的目的和本質
現行政策其實幾年下來
有點詭異的轉成"經濟"跟"開發"取向
綠建築的動力好像變成利益的創造
雖成為輔導產業轉型的工具
但是也許沒有掌握好平衡點
特別在獎勵容積一事更令人擔憂
連綠建築主要推手林憲德本人都要出來抨擊
沒有犧牲卻想要環保似乎哪裡怪怪的
至於綠建材跟健康建材
版兄的那篇我有去看
但不曉得後續如何
就文中看來,有些地方恐有點未審先判
如有疑慮建議送驗分析,好能釐清事實
再者
我們並不容易清楚分辨甲醛、甲苯或其他溶劑及黏著劑的味道
我懂你的立意,大多具刺激性味道確實都屬於TVOCs的範圍
台灣綠建材其實沒那麼不入流
主力的板材跟油漆已經"綠化"了一大半
法規也已經控制了建材有毒物質逸散量的限度
難控制的多半是板材用的黏著劑跟施工時的溶劑
有些是材料或品質耐久性的衡量
有些則單純回到預算問題
業主聽到一樣的東西要貴上一截時
本來就不具信任的局面常常讓我變得更慘
手上執行的就是個明顯案例
業主嘴上說無醛低醛
預算出來又猛說我價錢不合理
板材不得已從F1變成F3
一桶幾千塊的無醛進口膠
也只好換成令人聞之色變的強力膠
我反倒是想推也推不動
其實透過減量跟選材,也是降低TVOCs的方法
我的暗架天花幾乎使用輕鋼架骨料(除軌道跟燈槽)
隔間七八成都採用玻璃+貼膜
部分木作採BB/BB等級的歐洲樺木合板直接做面材,免去貼皮
低造價的櫃子就以白色波麗板為主,僅收邊封邊用到黏著劑
再選用不昂貴的水性膠來黏著地毯
還是能有不小成效
建康的居住品質固然重要
對我而言僅是設計者應具備的專業知識
小弟不認為足以當作設計師良莠的絕對標準
結論是,TVOCs的議題要實事求是
不小心過度建構了此面向的恐懼
可能會正中材料商的下懷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