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樓主安心的話:以整棟建築物來看,雖然打掉不算少,但以整個框架結構彼此連結,結構強度的損失微乎其微,除非每根柱頭都這樣搞......
冷氣師傅說的話:啊腳路就是要這樣子才對啊,敲一點(雖然不只一點)沒差啦。
如果是我的場子:XXX(自行消音),叫你敲一點這叫做一點喔
不過平心而論......這時應該就是現場作點調整了吧,主結構樑柱是絕對不敲的
就是調整櫃體跟木作想辦法讓它看不到,這點監工的人要處理好啊
不過講個真心話,敲都敲了......心裡要是毛毛的也只有兩解啦
直接補回去或是管拆掉混凝土補回再重拉管,前提是沒敲到鋼筋
敲到了的話......就處理一下防鏽忘了他吧......已不可逆了
個人結論:學理上不太正常,實務上悉鬆平常,結構上一如往常。
台灣的裝修業很沒天良的,反正不是他要住的,他家裡我才不信他敢亂打。
總之,不要隨便亂打樑柱、牆(RC的),更不要聽信所謂"設計師""包頭"....等等的假道學胡言亂語,有問題請技師來鑑定評估比較安心,家是給家人住的。
回過頭來,你那個可憐的梁柱,還沒碰到地震來襲,已經先減少他的耐震能力了!
不過也不是說現在房子立刻變成危樓了,只是說他原本可承受的能力或原本這個建築物設定的合理年限都會折損一點點點點(我強調是很小一點),但也對你們的權益受損到了,另外這些結構可不是你私人的喔!算是整個大樓的公設部分。
如果大地震不來通通沒事,因為根本輪不到他們發揮的餘地,頂多就是小小的地震後,或年限久遠了,那裡的裂縫會比較多,或者是結構有點變形。
是我的話,林背當然會很不爽,畢竟房子幾乎是一生心血的結晶,房子讓人家這樣亂搞,感覺已經損害的我的權益了!!
以下是我的作法,我會自己找人來修復,錢要他們負責,看你的合約怎麼訂,依建築法、室內裝修業管理辦法,他們這種行為已經有違反法令了,如果冷氣工是附掛在裝修業者的下包,當然可以要求負責。
這個話題....永遠是實務和理論派在這裡爭戰不休的話題
理論派
可以拿出一大堆理由來說結構牆不能打+梁柱不能動+RC牆體不能動等等
但沒見過有舉出實際數據的(最起碼我這個常客沒見過)
實務派
例如小弟我之類的施工者
一年到頭在拆結構牆+剝皮+診治鋼筋外露+樓層板變更+陽台外推等等工程
以樓主之例來說
最壞的情形是鋼筋裸露
那誰來告訴我
梁柱主鋼筋如果裸露.....
會產生甚麼問題???
生鏽???
導致水泥崩落???
這我承認...是一定會的
那鋼筋裸露要幾年時間才會影響到結構呢???
麻煩理論派的出來開導一下
因為我常在翻新一些屋齡40年
鋼筋裸露一卡車的舊房子
想不通這個問題
aspavf wrote:
梁柱系統中的樑(衡向...(恕刪)
首先我很認同aspavf大的說法...
對於很多人說是常態是正常的...我不能認同...
如果鋼筋的保護層對鋼筋的保護作用不大...那何必設4-5CM的鋼筋保護層...???
甚至有人說一棟房子的大規模裝修,至少有10000個施工關鍵點...不可能一一報告...
這我更不能認同...至少就這個點上面...我絕對不認同...
至於有沒有那麼多施工關鍵點...聽聽就好...
工程有大小...工項有多寡...10000施工關鍵點...每個都是大項工程...都不需跟業主報告...???
這完全是態度問題...很可惜...大多數的業者...都是以自己的方便為方便...實不可取...!!!
先不管這樣敲對結構安全是否有造成傷害...
第一.這房子是誰的?這個敲梁的動作是否說明清楚其影響並經過業主同意?
(這還得看業者的本質學能夠不夠...不是他以為說清楚了就真的是說清楚了...!!!)
第二.一定得這樣敲?沒其他方法?
一般鋼筋的保護層是4-5公分...從圖上看來...感覺被敲掉的應該不只7.8公分...
似乎沒看到鋼筋...?...所以原鋼筋綁紮時就不是很謹慎...這根梁的強度已因此已經減弱...
加上保護層被敲掉不少...該處的鋼筋更容易因為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
而大幅的削弱混凝土對鋼筋的保護作用...使得鋼筋更快更容易生鏽...
至於鋼筋生鏽對結構有何影響...不需贅述...
希望樓主善加處理這個問題...誰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
那怕只有一點點影響...!!!
如果是我的房子被這樣敲...我肯定翻臉...!!!
PS:有人提問說如果鋼筋裸露生鏽...要過多久才會對房子產生影響...
如果我來回答...我會說
1.一開始就產生影響...因為該處鋼筋的握裹力已大幅減少...
2.我管你房子設計的年限是幾年...房子是我的...想住久一點不行嗎...???
3.設計年限不代表其真正可使用的年限...還要看其使用維護的狀況...
甚或年限將近時可依其房屋狀況做補強...延長房屋使用期限...
最後補充一點...實務經驗不是全部...不要太"靠勢"...
台灣師傅或工人...最靠勢...這是我十幾年來的經驗...
需要雙向溝通
這我絕對贊成
但身為客戶的各位
你們自問願意花多少代價補償業者花在溝通的成本上
又願意花多少時間成本來和我們業者溝通???
比方說"砌磚牆"好了
一般會談的是尺寸多少(四吋??八吋??)
位置在哪裡??
好....就這樣...可以施做了吧
但是
認真問下去
還有包括
用哪一家的磚(因為成分不同,強度不同)
哪一個品牌的水泥
那裡的沙
水泥砂比例多少
磚頭含水率要多少
磚隙要多少
分幾次砌完
要不要植筋
底部需不需要特殊處理
粗底要打多厚
粉光要另外處理(還是一次上)
......這裡面
有很多是客戶根本不關心的
但卻又會有一些客戶會關心某些細節
那現場的施工人員
該怎麼判斷什麼該告知客戶同意??
甚麼又可以不用經過客戶同意呢??
我想...除了經驗之外
還有一顆本心!!!
只要你認為你做的....是為客戶好的....那就去做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