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很感謝他一再提醒我重新施作防水的重要性。也因為自己搞,意外地發現老爸早期曾參與過國泰、百立等建案,難怪他這麼龜毛



其實一個工程款不外乎配置在三大項,物料成本,工資,包商利潤及後續維修費用提列。第三項,一般來說,業主是不大可能砍到價的,就算砍也是多少沙米斯而已,這都有一定的行情和利潤在,而利潤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人願意做白工吧!!正如同,上班時老闆說你賺太大了,這個月薪資不發給你了,可能嗎!?
當然,確實也是存在黑心的設計師或兩光的包商,這無法否認。但先按下不談。
所以,如果同樣的預算非得要分攤在這麼大的面積下,要嘛省料,要麻省工。而就算省料或省工,對一些有良知的設計師或包商來說,都有品質的下限,例如說,有些設計師沒有TOTO的他看不上眼,像我老爸則堅持至少要電光或和成。例如說,窗台重做時需要將四周的縫隙填土補滿,而且還要塗抹彈性水泥再貼磚或油漆,避免日後滲水。這些堅持,便形成了一個基本的行情價。
價格低過頭的單子,最後往往不是爭議一堆,不然就是不斷加價,甚至比當初的預算高上一倍都有可能。
我能理解版大的心情,所以勸您好好想想,是否乾脆減少施作面積或項目,還是將不是那麼在乎的地方用料都降一個等級,否則,頭可能會愈洗愈大。
最後,1800換算成每坪約5950,貴不貴?這牽扯很多,難以網路一語論定。不僅要考量建材等級,還得現場勘查施工難易度,例如轉折多寡。
純粹分享~~~有錯請指教~~~
不過,有經驗的設計師應能盡量幫忙澄清客戶需求,並盡量全面詳實的估價並說明材質、品牌與施工方式,以及顧客若要改變材質會如何計價,以減少大幅追加預算的可能。施工過程中,若有一些設計師自己都沒想到的地方,如果在不傷及成本前提下,好的設計師會盡量自行吸收不會一直要客戶追加預算。
不過,設計這檔事本來就很難說,有些便宜的估價可能在施工中不斷要追加預算,或偷工減料,昂貴的估價可能讓設計公司有不當的利潤,也不見得一分錢就會有一分貨。
所以,大家都彼此祝福能夠找的一家好的設計公司吧!
昨晚我已經跟設計公司簽約,目前看來都很滿意,希望3個月完工後,仍會有這樣的感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