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事情都由設計師來決定,業主不能有太多意見,這就反客為主了.
再說設計師的設計案重來沒有看過有你說的完整性,更不要說獨特創意,
業主的許多要求,被設計師反對,最重要的是設計師做不來或是工程複雜,沒辦法簡單收錢,隨意出貨.
看過許多設計案,設計出來都是只能看而不實用.
甚至有裝潢費3百萬的30坪房子,連放個DVD主機的地方都沒有,就叫業主放在地板上,不小心還會踢到.(我想這太看多了吧).
Johnny_depp wrote:
4. 另非常妙的.. 業主太有自己的想法, 部分設計師通常會反彈, 個人也認為業主決定太多意見太多, 對於某些設計師的作品會破壞其完整性, 獨特創意等等..... 所以常會希望業主能信任設計師, 可以溝通, 但大方向以設計師的規畫為主...
有自主性的設計師可能會挑客戶, 他是有可能真的希望自己的設計案每一個都是獨特的 "unique", 而不希望讓業主破壞自己的原創意完整性...
如果你對你的家也有很深的期許,請把需求與風格清楚明瞭的讓設計師知道,否則根據設計師的想法,他們也會害怕設計出"驚世駭俗"(驚艷?)的作品最後被業主打槍,或是理念很好卻太過複雜無法收尾,甚至是設計新穎但是無可配合的工班(沒有做過對工班而言都是冒險),因此絕大部分是"不失敗"的設計,但是台灣大多是公寓住宅,如果以"不失敗"的角度來看,多少都會雷同,但是雷同不是不好,他的同義詞是"大多數的人都能接受",除非你認為設計師不該賺這種錢,只是除了設計的圖面外,有時候材質得搭配、工班的配合、與許多施工時才能發現的問題解決等,這些都是他們的專業與經驗。就我自己而言,在01潛水將近2年,也收集了很多不錯的01案例來用,甚至板上"7.1聲道的雙窗簾設計"也被我用上且升級,板上的討論多時的"鞋櫃設計"也以我認為近乎完美的方式設計,板上多數推崇的掀板電線收納書桌也被我用上且升級,電視櫃為了整合收納也做了個人化的改變,甚至衣櫃也以非常規的方式來設計,純粹就是個人化需求。如果單存就設計師自身來設計,他絕對不敢如此做,因為他不知道你的需求到那種層級,你必須提供更多的意見與案例,讓他們就專業來整合可行性(台灣的工班沒有想像中的厲害,請千萬不要跟日本住宅王來比,不是他們不願意嘗試,沒做過就是風險,有風險就得加錢,畢竟作錯就得敲掉從來,請問你願意嗎?)與風格的搭配,如此一來才是你獨有且不與人相同的設計。當然前提是得有設計師與你配合。
我記得以前曾經聽過一則故事,台灣中小企業有台機器不能動,所有的台灣修理工都不知道怎麼解決,結果只好請來日本原廠技師來處理,結果日本技師東看看、西看看,拿起木槌在某個地方以某個角度敲了一下,結果機器就動了。之後帳單開出來,一千塊美金,台灣老闆氣急敗壞,聲稱敲一下絕對不值這個錢,之後日本技師淡淡的回信,敲一下,一塊美金,知道敲哪裡+怎麼敲999塊美金。
我自己的案子是買圖後自己發包的,只有木工是由設計師操刀(不包含櫃體)。整個過程雖沒有版上有位大大是從頭到尾自己施工,但是也真是夠累人了,從中也很感謝設計師的經驗分享與指點,否則以一位生手要來監控所有的工班配合以及收尾根本不可能,尤其是工班是自己找的,他們肯定幾乎是各做各的(沒有辦法,責任釐清就得如此,除非你能自己跳下來協調、溝通。設計師說我的功力甚至比他的助理強且用心)。
我也忍不住要藉大大版面吐苦水,請各位設計師賺你們的專業(設計費+監工費),不要再賺該付給工班的費用,那種"奇蒙子"真的很差。在這裡我只能說一句話,省錢不省心,省心不省錢。如果要別人代勞你不能省心的部份,那相對你就沒有辦法省錢,只是在這裡提醒各位設計師,我相信起碼應該還是有個行情價,別亂開價又要上下其手,最過分的莫過於收了設計費後又要監工費,結果又抓包聲稱介紹工種後,中間還有利潤(回扣 or 開高價),那不就全部讓你賺算了。
當然我也以站在設計師的立場講句話,請各位鄉民也尊重設計師的專業費用,不要相信有所謂的"不需設計費",其實那都已經含括在工程款裏了。
如果這麼在意,撞屋(意同:撞衫、撞包)的話,也可以要求設計師,「與眾不同」並列入契約,如果讓你發現另的案場還有一樣的設計,那就挖眼睛(根據大清律例(A JOKE));這樣也許比較能平衡心情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一般來說工業產品透過性能、生產方式、模組…等方式認證後,取得專利權;設計圖也可以針對圖的部份各別專利,但設計專利又屬設計師;而且實務上,進到別人家裡檢討專利、跟設計 實務上好像有難度
唔 離題了
反正,我的看法是 好像只能【詳載在契約中】, 比較能保障這種問題的產生
建設公司配合的設計,實務上往往如此,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會有幾個TYPE 可以挑選,這也是比較有機會降低成本的一環(笑),有經過【尺寸微調】的案子,建材也比較省,工班、工序等等的,也都可以省一些。
所以,另一種作法是,找該社區完全沒人用過的設計師,他沒有圖可以套,基本上就會朝你的需求,另外生出一套設計,當然這樣做 相較於第一種方式,是比較消極一點,但也挺有效的。
設計成品像回鍋炸了又炸
也許您真遇上了這樣的設計師
也當然可以向對方抱怨
但前提是您是否滿意他的服務?品質是否很差?
如果還滿意
又為什麼要搞壞關係?
畢竟設計師的價值並不僅僅只在美感上的鋪排
還有更多層面整合的工夫
其實有些設計師的確僅擅長某一兩種風格的設計
所以能夠吸引某一族群的客戶
這些風格的設計可能存在著極大的類同元素
完全一成不變的卻還是少數
有些細節仍會依每個空間和客戶喜愛的不同
可能在比例、可能在切割、可能在色階
處理方式都有隱或顯不同的表現
不否認裝修界也許也有臥虎藏龍之士
不過我觀察過幾位常在電視上出現以收納著名的設計師
所謂的多風格設計說穿了大多是在壁色和壁紙的變化
還有另一位設計師
光靠替人決定壁色也可賺錢
也觀察過專為金字塔頂端服務的名牌大佬設計
完全一模一樣的建材在設計師和裝修師傅處理起來就是能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和味道
當中的差異性聽起來似乎沒什麼了不起
所以就成了些三流裝修師傅拿來說嘴的籌碼
比較後才知道其實是難以精準到味的功夫
holmoak wrote:
首先你找的是設計師 ...(恕刪)
現在很多設計師都沒在設計了
因為重點都是在價錢
大環境影響下打報價單比畫設計圖重要多了
所以大部分設計師都改做統包工程的工作
設計師跟統包說穿了只差有沒有收設計費,會不會畫圖
以目前業界的生態
許多被稱設計師的人,設計費很多都是沒收,有收的多是聊勝於無
很多設計師轉做統包後,好處是不用再畫一堆客戶覺得沒用的圖
跟傳統的統包比起來,優勢就在於有點設計的概念
這是市場的趨勢所導致
未來整體環境所重視的不會是設計,而是價錢
所以這樣的調整是可預期的
說白了到底是設計師還是工程統包,對客戶來說不是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有沒有物超所值
再多的言語包裝
掩飾不了個人的私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