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反射的緣故,比直接照明勢必多了點損耗,可是多的效果=無價
有人說良好照明勝過百萬裝潢,既然我無經費做百萬裝潢,我就選了好的照明
考量效果,選用L型、二字形、U字型的燈盒(一般家庭用口字型會太亮),也就是不需平釘天花板的那種
燈管距離天花板30cm以上,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見過不少開口太小的間接照明效果不大理想
考量有時需要亮有時需要暗,我選用調光安定器
費用問題,間接照明木工油漆費用:歐司朗調光燈具費用:最便宜的T5燈管費用約是16:5:1
很多人計較那個5比1貴很多,卻忽略了那筆16的費用;我的看法是,16都花了,5也忍痛用下去
看到結果,果然很值得
請參考我以前的PO文
施工安裝歐司朗T5燈具
OSRAM歐司朗調光電子式安定器
Youtube有調光安定器的使用影片
Osram: Touch Dim
除了決定是否要用間接照明外,
最重要的是要跟設計師溝通好,
要追求整體協調,燈光非常重要...
裝潢要符合生活所需,
雖說是光廳暗房,
但現代人早出晚歸,
房子太亮反而得不到應有的休息, 反而不想睡...
話說回來, 美式裝潢雖沒有太多間接照明,
桌燈立燈也是不少,只要你的決定明快,
相信你的設計師也會給你良好的建議的...
說穿了就是兩地的建築和觀念的差異所衍生出的不同居住風格.
美國人把燈視為家俱, 所以房子大部份的的房間除了廚房餐廳廁所這種功能性空間的天花板上才有燈座以安裝燈飾.
一般的臥室和客廳則使用桌燈或立燈來照明. 燈是家俱的一部份, 依空間特色選購當然搬家也是要帶走的.
美國住宅大可分為獨棟屋和公寓住宅兩種, 獨棟屋我相信一些百萬豪宅也會出現天花板反射燈源的作法. 但一般大眾住的房子很少人會去"裝潢". 大部份的人過一陣子會remodel自己的房子, 一般就是把廚房或廁所upgrade一下, 地夠大的話或許在加蓋一個臥室或起居室.
住大樓的去"裝潢" 的也不多, 這跟社會觀念有關. 除了大都會區像紐約除外, 大部份住大樓的人都只是計畫短暫住幾年而已, 等結婚有小孩就要搬去住獨棟house. 所以美國公寓有及高比歷是年輕人和老年人所購置的, 這也是為何大多數的公寓都是一房或兩房的設計, 因為市場就是如此, 這些人也因居住時間不長不可能投資裝璜室內. 買美美的家俱襬設好一樣有風味. 大樓天花板不須裝璜另一因素是建築結構上的差異, 美國除加州外 機乎沒地震. 大樓的結構體相當簡單有些部份甚至不須要梁. 樓板直接由柱子支撐.天花板平整不須額外加工. 台灣不一樣, 頭上橫梁交錯復雜, 乾脆來個大包覆順便做個間接照明比較美觀.
在台灣幾乎人人住公寓或大廈, 而且買了就有長期定居的打算. 外面環境雜亂大樓外觀不佳沒得變, 能改的就是大門進來後自己的居住空間. 如果能藉著光源讓住家有別於失控的外在環境 那也是未嘗不可.
設計師其實也要認真思考設計的實用性 很明顯的在目前台灣的室內設計是抄襲和趕流行 看到目前一窩風設計個電視牆就是個例子.
至於樓上有人說外國人直接連名帶姓稱呼爸媽 我在美國倒是沒聽說過
有的話應該也只限於稱呼配偶的父母親(in law)
我記得小學時我的老師真的也曾這樣告訴我們的
出國體驗不同世界後才知道很多事情不是過去所認知的
以上簡單分享各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