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說到台灣人所謂的裝潢風格…


WestSide wrote:


我1度以為是ID...(恕刪)


ID哥是哪位呀?跟我寫法想法這麼像嗎?哈哈,榮幸榮幸



kasty0515 wrote:
原po真的寫的太好了...(恕刪)


噢~謝謝你~原來大家都有這種感覺呀~
其實我的文章也沒有說XX風好或不好,也不是說想推廣正統風格,裝潢就是配合個人喜好去調整產生的結果。
只是我對於業者說得XX風,有的真的差太多,以民宿業者的廣告詞為最吧,哈哈。
(話說今天看到一間「甜美浪漫風」的民宿,房間照片一打開來看,吼!嚇死我啦!鮮豔的紅色、粉紅色、桃紅色大量的運用,以及滿佈的白色蕾絲跟大量的愛心圖案,說是愛情賓館比較適合吧?)


youricebear wrote:
台灣的私人建物或大樓...(恕刪)


喔!這位大大說的,不就是『正統台灣風格』嗎?
一旦整屋子都扯上陽宅學,就完全不是其他異國風啦!就是正統台灣風格啊!這就沒啥好懷疑的,所以這不在我質疑討論範圍。正統台灣風格也很棒呀!正是考驗設計師的好課題『如何融合陽宅以及個人設計特色並符合客戶喜好』。Good!

其實我內心是有小小夢想,就是將來開個『正統台灣風』的民宿。為了要在民宿海中異軍突起,自己的民宿一定得有特色,所以當時莫名其妙的幻想,客廳一定要擺超大張的原木桌,一整個木頭切下來直接當泡茶桌的那種,搭配的椅子也全都是整顆原木的那種。桌上一定要擺正統泡老人茶的茶具,最好擺個南瓜子、黑瓜子。地板要麻就大理石要麻就磨石子地,大廳角落放的椅子一定要是有雕花的快木椅,上面的座墊是那種夏天可以收起來冬天在拿出來的活動式座墊。房間最好都放一些阿嬤級的櫥櫃,椅子都是竹子椅或者是藤椅,牆上掛的一定要是書法之類的。(其實就是我老家以前的印象…)
招攬的對象,不是台灣人,應該要是外國人。因為反向思考嘛!我們去國外最愛住的不就是充滿當地傳統風格的旅館嗎?所以外國人來台灣應該也想住這種充滿台灣風情的民宿吧?

這種風格應該也很有趣吧?



哈,再次說明一下,並非在推廣『風格正名運動』啦,我能理解設計與現實的差異,設計的產品好看,但實際使用上會因為不耐用或不好用而讓人卻步,這種情形我是很能體會的。不過也還是蠻希望設計師都能嘗試更多不一樣的材質、風格,走出目前所謂的「皮沙發、吊燈、夾砂玻璃、緹花窗簾…」等的形式。

至於極簡風,也許我有誤解,不過畢竟這種東西沒啥定義的,我自己的定義跟『現代風』有點重疊,我一想到極簡風就是會想到金屬質感跟全白的房間去…… 至於無印良品,我真的是超超超超愛無印良品的風格的,只是CP值實在不夠高…一個極簡的設計怎麼可以貴成這樣… 所以我也還是走台灣風好了…

freemandesigner wrote:
版主您的觀察有理,很...(恕刪)


真是同意到不行 其實老是覺得大多數人只是缺乏個性而已
別人怎麼搞 自己就怎麼搞 有自己想法的不多
這樣就創造出 超不搭壁紙+詭異水晶燈+很醜系統櫃 的所謂"台"風
還有一堆比例詭異的"複刻"家具
原本220公分的餐桌變成150公分腳還長一樣 真的...........很怪
話雖如此
還是希望大家都有一個滿意的家囉!!
新家也快交屋了。
之前,也嘗試找設計師........

但是到後來,我放棄找設計師了!!!


在台灣,對於美學的素養.......
唉........................
或許哪天你會發現有歪國人很自豪的將自己的房子裝潢成『台灣風』
卡卡的 wrote:
只要風不吹進來就好,你管他是什麼風 ??...(恕刪)

房子還是要通點風,風吹不進來不好。
卡卡的 wrote:
難道又是住海邊~ ??...(恕刪)

竹北冬天的風超強,不開發風力發電太可惜了。
管他啥風!!人家爽就好!!
順眼就好!!不關我們的事!!
又不是花你的錢!!
就如同流行!!
你看順眼我一定順眼嗎??
所以你你觀點如何並不重要!!
人家爽就好@@
講到這個感觸真的很深刻...

有時候真的也覺得很無奈,
在台灣想要走不同於一般"台灣混搭風"都不太容易,
首先建商蓋好的屋子絕對是鋪拋光石英磚+傳統門片+鋁門窗。

找設計師嘛,
由於台灣業主主流的要求還是像幸X空間裡的那樣,
所以許多設計師擅長的也就會像那樣。

然後不管是到實體店面或網路購買窗簾與床被組,
十個選擇裡有九個是緹花(剩下一個可能是質料比較差的素面款)。

到家具店看沙發、茶几、餐桌和櫃子,
大概也有一半以上差不多就是傳統家具店裡的款式,
剩下一半的家具可能是比較現代風或鄉村風的、
但東拼西湊再加上帶回家配上拋光石英磚,結果還是回到台灣混搭風啦~

想要走出不同的風格,現有的選擇真的不容易,除非
1.找到很有風格的設計師(但不多、又可能很貴)
2.到北歐進口家具專門店挑選家具(更是超貴,而且通常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3.到IKEA和有情門之類的店買家具(選擇不多、部分產品品質可能會有疑慮)
4.自己勤做功課、找師傅施作工程、訂做家具(很耗時間和精神、而且很難)

要弄起來真的搞死人,
我光一個窗簾和窗簾桿就搞了超過一個星期,
跑遍各大小窗簾店+Y拍搜尋半天,
再到永樂自己買布去請店家縫製 (因為窗戶Size特別,IKEA沒辦法找到現成款),
更別提各類大小家具了...
搞到最後有些東西也只好妥協一些,
以後真的賺大錢再請設計大師直接砍掉重練吧~哈~


kwekweice wrote:
拋光石英磚+皮沙發+緹花窗簾+夾紗玻璃屏風或拉門+花紋壁紙+歐風吊燈(或水晶燈)。


我家全被你說中了 (驚)

台灣從貧窮到小康(我還不敢用富有)也不過是近二三十年的事
二三十年是可以改善物質環境, 但是對於文化的培養二三十年還是不夠

我(6年級生目前據說是買屋+裝潢的主力)和大部分的台灣人的成長環境應該差不多,
小時候在家不是拉小提琴而是幫忙父母的生意長大的
家中的家具接觸最多的就是路邊買的塑膠小椅子,折疊小桌子(上方還有99乘法表及注音符號)
對於"家"的要求就是能住人,不漏水,東西能用,有地方讀書

有天父母說買了間透天厝要搬新家了,
當時剛進入新家就像電視住宅改造王一樣哇哇哇個不停
事實上只有一間空房子和親朋好友送的新傢俱,
學校大概在5公里遠(自己騎單車上學)旁邊是機場和殯儀館...
沒在怕..因為是不怕颱風

長大後要買房,要近學區,有公園綠地,採光要好
室內則是拿著裝潢雜誌跟"設計師"說我要這樣的房子,
很貪心的想把"美麗"的事物都放入自己家中;
一不小心就成了樓主所說的各種不同風的"組合"
的確...這樣子是有點"四不像"

我想說的是.... 對於審美的觀念台灣人慢慢的在進步
慢慢的, 我可以看出哪個東西在這裡是不和諧的...多餘的...再將它移開
形成所謂的"台灣式居家風格"

文化和美是需要時間訓練和培養




barry79099 wrote:
台灣從貧窮到小康(我...(恕刪)


同感,這篇還真是讓人感觸良多。

小時候家裡跟叔伯輩合住三合院,客廳裡放著一張木製搖椅,天花板本來就有橫樑不用搞美式鄉村風,小孩子不乖綁條繩子可以吊起來打,釘個木架子還可以儲物。看得到的通通是木製或是藤製家具,放學後小朋友大家就圍在圓形的餐桌上寫功課。

國一時有一天爸爸說在高雄買了小公寓要搬出去,家裡有電熱水器放學後不用再輪流燒熱水洗澡,天花板沒有橫樑但是還是在小廁所用木架子釘了個小小的儲物空間,客廳裡沒有了木製搖椅,但是還是有一張藤椅跟一組木沙發。

人生第一間房子即將交屋,中古屋除了粉刷外沒有特別多的裝潢想法,只想有張木頭搖椅或籐椅,擺在放著一組木製沙發的客廳裡,讓逐漸年邁的雙親在陌生的環境裡仍然有熟悉的家的感覺..

管它什麼風,幸福自然有著自己的味道。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