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飄兒~* wrote:
我房間大概4.2坪,...(恕刪)
我是感覺空間變大了,
其實只要雜物丟一丟, 空間自然變大
樓主的衣櫃沒有門片嗎? 這樣會不會卡灰塵?
拉線應該盡量走牆腳, 我當初也是對拉線苦惱,後來直接作有層板燈的天花板,
邊角的拉線問題就解決了
另外房間已經塗黃, 不建議還裝黃色燈泡,
混點白燈,或可多切式調整燈光會比較好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202/
可惜改造後並沒有像節目那樣有讓人驚豔的感覺。
不過樓主畢竟不是找專人設計,預算也有限。現在這樣至少是個可以住的環境了。
(樓主之前到底怎麼撐過來的啊?)
如果要問我的意見:等樓主或是樓主弟弟事業有個基礎,其中一個人搬出去再回頭重新整頓吧。一方面空間更大些更好規劃,另外也比較能符合個人風格與需求。姊弟同房應該只能當個過渡方案。嗯,不是我有迷思什麼的,而是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些私人空間比較好,換成是兄弟我也同樣覺得應該遲早要有獨立的房間。至少我在房間看到朋友寄來的笑話而大笑時,不必顧慮是不是笑得太大聲而吵到同房的另外一個人。
不過我這種個性大概也是導致我難以成婚的原因.....

babykt wrote:
其實樓主這次裝修花最多錢的地方在櫃子,櫃子的用途是收納,所以結論是收納的空間是很貴的。
建議樓主把收納空間的單位成本算給老爸聽,收納的東西價值必須高過收納空間的價值才有收納的必要,
不然亂留東西的行為叫做浪費,並不叫節省。...(恕刪)
忍不住推一下這位大大的話。傳統節省的觀念其實有大幅修正的必要。
我爺爺家裡某個電器壞了,家人都說買新的,但是他老人家捨不得,自己跑去修掉2800,其實買個新的也不過三千多,功能更強而且有保固,你說他這樣真的有比較節省嗎?
現代社會的工錢以及地價的飛漲根本不是十幾年前的人能想像的,如果用以前傳統的節省觀念,把錢花在工錢(維修)與地價(收納)上,其實根本沒有節省,反而是很浪費的行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