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mindtw wrote:
回ABA+BUBU大...(恕刪)
我家的也是全棟重貼,但後來我就不再選用拋光了,用傳統的磁磚,並採用易膠泥的施作方式,由於拋光的縫比較細易受熱脹冷縮的影響造成捧共,所以就用一般傳統50*50的磁磚來重貼全棟,磁磚部份可以自行採購,通常透過建材行都比較貴,直接去磁磚代理商看及詢價會比較便宜!像三洋、白馬、冠軍都可以參考!我最後選用的三洋磁磚價錢並沒有比一般建材行內的不知名廠牌磁磚來得貴,且沒有施作到的磁磚仍可退貨吔!都是經銷商來送、收貨唷!你可以把施工及施作材料交由建築師去處理,而磁磚就自備,這樣應該是對你比較划算,我那個建商報價就比我自己叫貨來得貴.....
ihjihjihj wrote:
聽說是因為鋪磚塊的時...(恕刪)
就我所知,兩種都會不過乾式的機會大很多.......
以傳統鋪地磚來說
濕式的作法:是水泥跟沙混合後在攪水進去,再把它整平收水灑水泥粉平鋪上地磚........廢工廢力,但混合均耘
比較會出問題的就是角落跟一開始鋪的那塊,還沒乾就一直踩踏水泥隨水被析出過多剩沙,凝固力不夠
加上地專與下層水泥沙接觸面太少....這個好處理,就割開那幾塊,底清一清再鋪新的上去就好...
乾式的作法:是水泥跟沙混合後鋪平放水下去淹,過一陣子等水滲透再鋪地磚....省工輕鬆但容易上層濕底部還是
乾的,上面雖然黏住了,但下面都是乾的水泥沙混合物, 踩踏久了自然就問題出現了,而且因體質不好
通常是大面積的,建議全部重做
兩種作法都有其支持者與愛用的理由.....但我是建議用濕式的
但鋪大理石或大片地磚(高級石材)的作法又不一樣,但我看過的都是濕式的
這種更"厚工",無法大面積打底大多一次打底一片的範圍再尬水平....一片一片慢慢來.....
以上是停留在約 13~15 年前的工法,畢業後就沒再碰了,也不知道現在進步到啥程度了.....
原本的鋪法就是無縫的鋪法,照現場施工的師傅的說法,的確無縫是比較容易(應該根本就會)捧拱,所以他都不做無縫. 當然後續補上的他也會做有縫,你可以想像我家客廳完工後可能會有一條開刀痕跡,然後size,顏色可能還會不一樣的情形嘛

時間到了PM14:30SNG持續轉播
只聽到施工的師傅一直complain根本之前的底就沒打好,而且挖除捧拱的地磚,斷裂的冰棚持續擴大(你看吧!你可以再不愛地球一點). 哦~不是啦,是捧拱的災情持續擴大,他也說其他沒捧的不保證明年不捧.


目前結論是客廳+餐廳+書房全部砍掉重練,明日會把所有的地磚和當初施做的底打掉只剩原本的樓板.然後有廚具或木做的地方,就用切的不拆地磚. 因為拆掉的厚度可能有5cm,所以木做地板要架高(設計師說會想辦法把角木釘密一點,踩起來不會叮叮咚咚).
而報出來的的價格是海島型柚木合成地板,一坪約6~7000nt,等級還要再挑,架高再加800.而拆除近20坪的石英磚和底約20000(含清除費棄物).不知各位大大看法如何?很希望各位大大多提供一點意見.

事情發展到現在,說真的已經沒力氣去計較責任歸屬的問題了.只希望故事不要再演續集了,設計師也說碰到這樣的情況,他也很過意不去,所價格上他都報成本價.
斷裂的冰棚持續擴大(你看吧!你可以再不愛地球一點),哦~不是啦,是捧拱的災情持續擴大

敲了這一塊,下一塊持續捧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