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從圖片來判斷台灣與不同國家對於室內設計的偏好


sslady97 wrote:
1、緯度:台灣因緯度低,造就了日照時間和歐美少了近3個小時。在台灣,通常在晚上6:00~6:30左右,太陽就下山了;在歐美,通常要晚上9:00(有可能到10點),太陽才下山。相較於人們的日常的作息時間,我們整整少了將近3~4個小時的日照,而這3~4個小時的時間,也是台灣人正常作息時間。因此,為了補足這些日照時間,台灣的設計師多會使用較多的燈光。

你只考慮到夏天,冬天呢?冬天中高緯度國家的日照時間可是比台灣短很多

何況中高緯度國家冬天的時間比夏天還要長

你這一點完全不合理

sslady97 wrote:
感謝艾莉絲和csgogogo..

2、使用習慣:以看電視為例,台灣人喜歡在看電視時把所有的燈光打開,尤其是在晚上。
因為大家覺的這樣比較不會傷眼睛;
但是,相較於歐美,由於他們喜歡昏暗的氛圍,所以就算有四個人在客廳看電視,
他們往往也只有打開一顆60瓦鎢絲燈泡的檯燈。.(恕刪)

第二點我要說明,醫學研究報告曾指出西方人種眼睛的受光度較東方人低,
太陽光一強他們比較不適應因此普遍的都會戴太陽眼鏡,
東方人對太陽光亮度比較能接受沒那麼敏感,
北半球一樣夏天各國海灘戴太陽眼鏡的差異就出現.

美歐設計生產的電視畫面較'柔',東方設計的較'鮮'.

csgogogo wrote:
自然光引用台灣的住...(恕刪)


不是台灣的住戶不在乎,是根本想要卻沒得要。周遭大樓林立,住宅受光的程度非常的低。

您說的生活空間無劃分,空間區隔的方法很多,舉凡隔間牆、屏風、櫃子這種實際上的區隔,以及天花板、地板、牆壁甚至軟件這種視覺上的區隔,當然,如果您的認知是要一個門框加線板才算是有劃分到的話,那這些就是屁話。

偷偷告訴您,倒數第二張是用畫的,閣下這樣都能看得出是廉價家具也算是奇人了。別老是砲轟台式裝潢,任何風格的展現,會因為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
  
台式風格喜歡用純白的燈光,歐美則是昏暗的黃色燈光

以4000K色溫這種要半黃不白的光來說,T5規格的燈管都已經在特力屋賣多久了,台灣人還是不了解這種顏色的燈光
把人家的臉打得啪啪響,這樣很不厚道喔XD

雖然很多人一看到台灣人的裝潢就砲轟的好像台灣人都是白痴似的,
但卻沒有從實際生活在裡面的人使用方便以及生活需求來考量,
一味的只要國外的就比較好,
設計不是本來就是以客戶的需求出發嗎?
看到這種不顧實際需求,自以為是的講法,
就覺得還好沒有請這種"設計憤青"來幫自己家設計。


NoobDesigner wrote:
不是台灣的住戶不在乎,是根本想要沒卻得要。周遭大樓林立,住宅受光的程度非常的低。

您說的生活空間無劃分,空間區隔的方法很多,舉凡隔間牆、屏風、櫃子這種實際上的區隔,以及天花板、地板、牆壁甚至軟件這種視覺上的區隔,當然,如果您的認知是要一個門框加線板才算是有劃分到的話,那這些就是屁話。

偷偷告訴您,倒數第二張是用畫的,閣下這樣都能看得出是廉價家具也算是奇人了。別老是砲轟台式裝潢,任何風格的展現,會因為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恕刪)
Platform_RD wrote:把人家的臉打得啪啪響,這樣很不厚道喔XD...(恕刪)


其實我滿想知道台式裝潢裡面很重要的一環 ,大理石電視牆 ,的實際作用是什麼 ?為什麼適合台灣的生活需求 ?因為我沒住過有大理石電視牆的家 ,想瞭解一下 謝謝 。
我也來野人獻曝一下

個人認為 奢華 = 非必要

怎麼說呢?

真的看國外的豪門宅邸

光一進門的門廳的空間就可能10幾20坪

如果到城堡等級的就更不用說了

可以為這些非機能性的需求"浪費"這麼多空間

這種"任性"就是奢華


奢華的質感營造除了空間本身外

最重要的是軟件;軟件包括了花藝、植栽、飾品、織品、家具、燈具、藝術品...

上述除了家具燈具外,哪些是少了就沒辦法住人的?

沒有,但如果豪宅一進門沒有花團錦簇隨時專人更換新鮮當令鮮花的大盆花藝,像話嗎?

挑空的空間裡沒有氣魄逼人的大吊燈,能看嗎?

屋內沒有幾千萬上億的名家真跡、雕塑,怎麼凸顯主人的傲人身價

光一進門地上踩的就是百萬起跳的克什米爾手工織毯

隨便牆上一盞古典壁燈就叫價上萬美金

這種若無其事理所當然無所不在的"任性"營造出來的氛圍就是奢華


所以倒數第二奢華嗎?嗯,應該說是:學人家奢華的樣子

就像小孩披掛著床單、踩著媽媽的高跟鞋、拎著媽媽的包包

就能風情萬種嗎?

當然不可能,小孩終究就是小孩

光一個空間裡有客廳、飯廳,這麼"緊緻"的空間利用

這就不可能奢華了,其他上述的奢華元素就更不用說了

之前看電視上有再播豪宅裝潢的節目

改裝標的都是one room 頂多2個空間

預算多少,100萬美金

本來也覺得節目誇大了,但看它們在採買物件時的單價(一張桌子幾萬美金的稀鬆平常)

就覺得:嗯,如果用這種標準在選東西,100萬美金 decorate 一個餐室應該也是剛好而已







goodpig wrote:
你只考慮到夏天,冬...(恕刪)
不管倒數第二是畫的還是照片
真的就是第一眼看到它就覺得是台灣裝潢風格
當然,我覺得在裝潢風格上被稱作"台"並沒有不好
或許美國人也會有被人家自己家很美式風格而覺得不悅的
但我想總是會有外國人喜歡且認為相當優秀的
如同台灣人有些喜歡日式,有人喜歡美式,有人喜歡歐式之流的


艾莉絲. wrote:
從這幾張圖片中,同...(恕刪)


我只看到.......燈泡掛了怎麼辦? 過年大掃除怎麼辦?

Platform_RD wrote:
把人家的臉打得啪啪...(恕刪)


確定是因為業主的生活需求還是因為這樣的設計方式可以讓設計公司利潤增加?
國外很多都是輕裝修在搭配家具,不僅空間的靈活度變高,也可以依心情變化風格。
但是台灣很愛做一些固定式的裝修,例如一堆固定式的櫃體、天花板、間接照明、窗簾盒、造型牆、造型屏風....
一堆東西有哪一點是台灣的生活需求真正需要的?

固定式櫃體無法移動,也帶不走,做多了空間變的狹小,
平釘天花板OK,但是一堆造型天花板完全不知道存在的意義,
間接照明也是,容易卡灰塵又難清潔,真正用到間接照明的機會又有多少?而且間接光很容易用其他的燈取代,
窗簾盒也是可以用窗簾桿取代,
固定的造型牆跟造型屏風也是很莫名其妙,幾年後風格變了,這些東西看起來就俗氣,但有哪個家庭可以這樣每幾年就重做?

以上這些東西有哪一項真的是"必要"存在的?但這些項目卻是讓預算增高不少的東西,
總預算愈高,設計公司的利潤就愈高。
難怪一堆人拿到估價表後,預算常常破兩三百,
一堆東西根本沒必要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