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ckhung_web wrote:
說的很有道理,但這...(恕刪)
實務上來說不要本末倒置
一般住家是居住需求實用至上,故通俗能滿足大多數業主的需求,應該就算是成功的設計案了
就格局、動線、收納、照明等等基本需求達標就夠了
再來空間及預算很難搭配上
若有點基本藝術涵養,去IKEA 挑軟體應該就可搭配出很有家的感覺 (但實用性較差)
獨特風格設計其實比較適合商業空間或參展、或那種設計師代表作
換個跳tone 的風格發想
不知有無設計師或業主可以提出某種風格設計案
如要
某電影導演的風格
某部電影的風格
某電影場景的風格
或某配樂家的風格
某藝術家的風格
某幅畫的風格
或某管絃樂的風格,如韋瓦第的四季 (非視覺的東西可能很難物化)
這種才比較能凸顯出業主及設計師的不同之處及產生出非通俗的設計物件
但怎麼看這種都比較適合商業空間,或國外的住宅類也很常見
台灣即便是豪宅,近幾年來也大都是通俗風格.
小時候士林地區有很多獨棟日式及美式住宅,有逛過及參訪長輩朋友的應該會有印象深刻,不過現在都是集合住宅,格局大同小異,能變的花樣實在有限.
jackhung_web wrote:
對業主而言,在學時的美術課不是打混就是被借課,
沙發一組五萬捨得花,一幅畫五千?嗯,以後再說。
跟養成教育及環境有關
父母沒興趣或幫小孩植入思想或啟發興趣,小孩怎麼可能會有興趣看這塊? 有興趣又不能當飯吃,掛幅畫也不一定有人會欣賞,自己都不一定會欣賞了
我自己入門大概是國小一年級隨手看了家中書架上隨便兩本日式設計案例書籍,自此才開始對此有興趣的,不過僅限純欣賞
那時這類國外設計裝修書籍可在當時尚有規模的新學友書局找到,或圖書館
啊必須你父母願意帶你去書店或讓你去書店你才有可能接觸到這些非生活必須的休閒藝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