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全熱交換機和窗型換氣機,該選哪一個?

白鷺鷥 wrote:
以20坪挑高3公尺來說,空間有194.4立方公尺;弱風換一輪要3個多小時;強風換一輪要1.3小時
以28坪挑高3.6公尺來說,空間有326.6立方公尺;弱風換一輪要5個多小時;強風換一輪要2.2小時...(恕刪)


白鷺鷥大大,依據阿拉斯加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
這樣的換氣量真的可能不足阿
以人頭計算:一家四口需要80CMH是可以達到
但以換氣次數計算:家庭一小時至少要六次換氣卻少了些
所以才會有人說"效果不明顯"
(全熱交換器在小弟公司只是一個零件)

EAV-600窗型換氣並沒有「全熱交換」功能,如果窗戶旁邊是馬路,就是不開窗可以換氣比較不會吵而已,如果沒有吵的問題就直接開窗就好了。基本上跟全熱交換機是二個不一樣的產品。
tomatokuo wrote:
白鷺鷥大大,依據阿拉斯加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
這樣的換氣量真的可能不足阿
以人頭計算:一家四口需要80CMH是可以達到
但以換氣次數計算:家庭一小時至少要六次換氣卻少了些
所以才會有人說"效果不明顯"
(全熱交換器在小弟公司只是一個零件)



一般家中汙染源並不多,ACH應該不需要6次 (當然,大一些感覺空氣更新鮮,但節約能源和空氣過濾就會是新的問題)

一般房舍不可能密閉,所以本來就有一些換氣功能

熱交換機可以透過管線,將供氣作適當之分配,所謂4進1出就是將進氣量分成4份,而出氣集中在1處(當然,管線越短越好)

另外,熱交換機也可裝設過濾設備 (窗型換氣機或許也可裝),過濾粒狀物或有機物,這樣進來的空氣就更乾淨了(哈哈,濾網成本暫時不計)
 全熱交換器的機體型式有點像冷氣的吊隱內機,通常懸掛於水泥樓板,
 然後木作天花板做起來,機器在木作天花板中。
 風管則是從機體拉設到室內各個空間,還有室外,所以會有不少管線。
 因此有裝基本上天花板需降低,機體跟風管都需要木作天花板修飾,
 也就比較不適合室內要走沒有木作天花板的風格。

 全熱交換器的風量不算大,而且通常要分給多空間,
 管分得越多,長度越長,這些都會有風量的耗損。
 因此以進氣量250立方米的機器為例,用在30坪上下的空間,
 拉設個三給氣管到房間,兩給氣管在客廳餐廳好了,其實風量也是小小的,並不算明顯。
 但是有開,室內含氧量是會有差的,待久了比較不容易暈,空間比較不會悶。
 就算沒有窗戶的空間,也不會有悶悶的感覺,會比較像是正常有基本有跟室外換氣的空間。 

 一般就算沒有全熱交換器,其實透過窗戶 門縫,人員進出與空氣流動,風吹,
 空間也會有基本的換氣量。
 條件好一點我們會說是通風好,條件差一點像是開了窗戶,
 風也吹不太進室內,或是沒有窗戶的空間。
 裝全熱交換器主要是滿足,在自然換氣條件下條件較差的空間。
 例如不能夠留窗戶縫換氣,可能室外特別吵,可能室外灰塵特多。
 裝全熱交換器,滿足不開窗戶,也能夠有室外新鮮空氣進到室內的這個需求。
 換言之,能夠開窗戶讓室內保持自然通風,那全熱交換器就比較不需要考慮了。

 最後,安裝全熱交換器,原則上對室內的空調就是增加負擔的。 
 說全熱交換器可以節能,那是指與直接開窗戶,或是直接抽外面空氣進室內這樣的條件來做比較。 
 假設室外35度,室內空調設定25度,
 全熱交換器利用室內排出去的25度,讓外面抽進來的空氣變成30度左右。
 送進來的30度高於室內的25度,所以對室內空調是增加負擔。 
 但是會比直接抽外面35度的空氣進室內,對空調的負擔是較小的。 
影 - 竹北星明光
影想吹冷氣 wrote:
最後,安裝全熱交換器,原則上對室內的空調就是增加負擔的。 
 說全熱交換器可以節能,那是指與直接開窗戶,或是直接抽外面空氣進室內這樣的條件來做比較。 
 假設室外35度,室內空調設定25度,
 全熱交換器利用室內排出去的25度,讓外面抽進來的空氣變成30度左右。
 送進來的30度高於室內的25度,所以對室內空調是增加負擔。 
 但是會比直接抽外面35度的空氣進室內,對空調的負擔是較小的。 


大大的分析好詳實

"全熱交換器"這個名詞,簡單的說就是廠商在唬爛,它的熱交換效率大概60-70%,所以正確的名稱應該稱為"部分熱交換換氣機"

但台灣大概只有3-4個月要開冷氣,所以,其他時間就單純當成 "換氣機",反倒是如何有效(且經濟)過濾外氣,也是需煩惱的問題

所以版主最後選擇哪個方式呢?
效果如何呢?
Guinevern wrote:
我們家將要開始進行裝...(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