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sysop修 wrote:
我的房子室內坪數約30坪
要做窗簾的有兩個大圓弧窗,四個鋁窗(沒有落地),一個主浴落地玻璃
一個圓弧窗:紗簾+布簾
一個圓弧窗:布簾
四個房間窗:捲簾
一個主浴整片玻璃:捲簾
我選的布料都很素色,沒有甚麼花紋,也不是進口布
請問是我不懂行情,窗簾現在都那麼貴?
還是這價錢不合理?
依樓主的敘述和報價單看來,
大概可以猜到:
一個圓弧窗:紗簾+布簾 ←這是指客廳
一個圓弧窗:布簾 ←這是指主臥房。
由於樓主沒有提到做了什麼特殊造型,
我們就先假設僅是一般的雙開窗簾。
樓主既然說其他小窗沒有落地,
應該就是客廳、主臥做的是落地的窗簾。
26碼布做一個客廳的落地窗簾,
這用量還蠻讓人好奇的…
先假設是5尺寬布幅的一般窗簾布+紗,
(布料的幅寬規格雖然很多,但國產的非無接縫紗…幾乎有八成以上都是這個幅寬)
26碼=78尺,
猜測應該是每幅8.6尺的用布*9幅,
也就是窗簾的高度約7.6尺(約228cm)*窗簾的寬度約20尺~22尺(約600cm~660cm)
這圓弧可真不小…
再假設如果樓主選的是無接縫布、無接縫紗的話,
那麼窗簾的寬度就至少是30尺寬(約900cm)起跳,
這圓弧大得就有點嚇人了。
由於樓主對兩個窗戶的形容都只是「一個圓弧」,
沒有提到是否有轉角,
所以大概猜測就只是客廳、主臥的一個側邊,
樓主可能是客廳、主臥兩個陽台外推,
因而配合建商陽台圓弧造型做了圓弧窗。
不過…全長600~900的圓弧窗簾,
如果只是單一個邊的話,
就表示這客廳應該至少有5米的深度。
如果不是樓主的客廳與主臥的確有這樣豪宅等級的規格,
(主臥的24碼布也不遑多讓)
就表示布料灌水灌得很兇。
即便是折份深一點的蛇形簾,
就以2.8倍的折份去算,
這窗簾寬度也至少有16尺(約480cm)以上,
三十坪的房子有這麼大的客廳,
著實也令許多人覺得太羨慕了點。
另外好奇的是…
客廳的窗簾工資11200,
主臥的窗簾工資卻只有420。
以布、紗各9幅的用量來看,
18幅布的車縫工資大約1080~2160之間。
(一般市場行情,視師傅的工粗細,約60~120/幅)
假設軌道是灌在工資裡,
那麼我們假設窗簾是22尺寬,
22尺*2=44尺來看,
假設是重型的拉繩式彎軌…含安裝每尺200元,
則軌道大約是8800元,
加上車縫工資及毛利之後,
的確有可能出現11200的報價。
但主臥420?
這個就完全難以理解,
只好請樓主說明一下詳細規格,
或是請設計師開出更清楚的細目,
否則還真難猜…
只能說:
就目前已經得到的資訊來看,
還很難判斷這份報價單是否公道
至於下面的捲簾價格都是常見的行情價,
這就沒什麼需要討論的地方了。
huangjauwen wrote:
還有----都買窗簾了---哪裡還要工資呀????
lokiki wrote:
通常都是報價直接含工資的~
這話說得太武斷,也太外行。
坊間的窗簾報價形式不同,
有些店家是布、車工、軌道、裝工全部分開明列;
有些店家是把車工、軌道、裝工另拆開列為工資;
有些店家是布料含車工+軌道含裝工報兩筆;
也有些店家是布料報價就含車工、軌道、裝工的。
總之羊毛出在羊身上,
含的內容多,布料的單價就報得高,
這是各店家做生意的方式,
其實無可厚非,
也沒有一個定規。
但就邏輯來看,
一個10尺寬、4尺高的窗簾,與一個10尺寬、9尺高的落地窗相較,
布料的用量差了有一倍,
軌道的成本不變之外,
車工、裝工也不應該跟著用布量被加到一倍。
所以…就RAY的看法:
將車工、軌道、裝工另計,不含在布料單價的計價方式,反而是比較公道的做法。
布料售價含車縫工、軌道、裝工,
的確會讓計價變得容易、簡單得多,
但相對的…店家一開始加計這些單價時,
一定都是以最高比例的短窗戶車工、軌道、裝工來計價。
也就是說…對選購落地窗簾的消費者來說,
這是不盡公平的。
實際上包括永樂市場的部份店家在內,
現今仍有許多傳統比較專業的窗簾廠商,
是將布料與其他工資、軌道拆開來計算。
huang大與lokiki大的這種說法,
就有點像是因為A水電廠商報了開關箱更新20000而沒有說明內容物為何,
而B水電報出開關箱更新12000、無融絲開關10只*350=7000,合計19000,
兩者相較下,明明是B水電的報價方式比較專業、公道,也比較有驗收的依據,
你們卻指責B水電說:『一般報開關箱更新,就含無融絲開關了,你黑心!!』,
是一樣的邏輯,
這是不正確的。
這種不正確的方式,
多半是受到下面這種業者的誤導:
yang123 wrote:
用哪一本樣本估 告訴我 我幫你重估一下 或再去請別人估一下 工資很貴 26碼很大一窗了耶 你的窗子真的有那麼大嗎 一般寬度二倍 或2.5倍 就可以了 太密了也不好看 捲廉也算貴 都是遮光的嗎 如不是就有一點點貴 基本上一般窗簾店 價錢跟工錢都估在一起了
你選擇用這個方式計價並沒有什麼不可以,
但用來攻擊其他同業就太胡說八道,
也令人不齒。
一般?
哪裡冒出來的一般?
你規定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