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宣 wrote:
在台灣,因為室內設計師的定義太廣義,太被模糊化,太沒有制度;
許多做泥水的,做木工的,教美術的,有興趣的,只要有人願意給他
案子作,他從此就自稱是室內設計師了。
事實上這是沒有錯的。
室內設計的範圍本來就有這麼廣泛。
廣義的來說…
當你思考你家的餐桌該擺在什麼方向的時候,
你就已經開始在做室內設計的工作了。
講得白一點,
大家的差異只在專精度和廣泛度各有不同罷了。
強一點的設計師,
對各個工種、各項建材都有一定深度的專精;
普通一點的設計師,
也許熟的工種沒那麼多,對各建材的專精深度也有限;
糟一點的設計師,
也許除了一兩項工種、建材稍有涉獵之外,
其他問題一概是一問三不知。
金宣 wrote:
室內裝修界亂象叢生,劣幣驅逐良幣。 而有「執照」的設計師,在勞工局的技術士考試裡,也只有乙級技術士而已,再高也沒有甲級了,可見這個行業受政府忽視到極點。而室內設計師考題,竟然跟工程管理差不多,現在,我要是跟同儕說我要去考室內設計師技術士執照,一定又成為笑柄。因為我家爸比這張執照一點用處都沒有,請問業主們找設計師時,會問:「妳是有執照的設計師嗎?」我家爸比雖有室內設計乙級的工程管理技術士證照,但這是廢紙一張,因為只有申請公司時可以使用到,對消費者與設計師之間的公信力,乏人問津
事實上有這張證照的人都知道,
它的確一點公信力都沒有,
純粹是因應政府的規定,
用來申請公司用的,
一點都沒錯。
金宣 wrote:
於是,許多業主找了舌燦蓮花的「設計師」,而優秀的專
業培養出來的設計師乏人問津。
金宣 wrote:
室內裝修界亂象叢生,劣幣驅逐良幣。
金宣 wrote:
一般個人工作室或小型公司,只要業主不貪小便宜賴帳偷圖,能遇到有「設計需要付費」觀念的業主,真的就要偷笑了!
以上這些部份,
一言以蔽之…
懷才不遇
是嗎?
就RAY自己在這行待了十六年的淺薄經驗,
直白地告訴你:
在台灣的室內設計界,沒有懷才不遇這種事。
是的,咱們說得白一點,
在台灣…優秀的設計師真的不多。
至少是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優秀的設計師並不多。
RAY不知道樓主對優秀的設計師定義是什麼,
也許在樓主自己的定義下,
覺得自己算是夠優秀的。
但…真的是這麼回事嗎?
忠言或許逆耳、良藥通常苦口,
如果你真的希望自己的案子多到接不完的話,
建議你不妨換個角度想一下,
消費者心目中的優秀設計師應該是怎麼樣的。
對各工種、工法有深入的研究。
了解房子有什麼樣的狀況,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對症下藥。
瞭解怎麼在監工的時候提出比別人更嚴格卻可行的要求。
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在施工前就預知到日後可能發生的問題,並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可以吸收業主的需求,提出符合業主需求又有設計感的作品。
為業主的生活機能考慮得夠周密,不會讓他日後生活起來處處制肘。
業主有需求的變動的時候,可以不厭其煩地幫忙修改設計。
業主有疑慮的時候,可以提出足夠讓業主放心的資料或講解。
該耗工的時候就耗工、該用料的時候就用料,而不會偷工減料。
在設計錯誤的時候,自己一肩擔下修改設計、施工的責任。
在東西做錯的時候,有拆掉重做的擔當。
在工程有瑕疵的時候,該更新就更新、該拆換就拆換。
在售後保固服務的時候,不會推諉責任。
不用列舉得太多,
光就是要符合以上所說的這些條件的設計師,
說真的…
不管是消費者或同業們,
應該都知道業內這樣的人並不多。
在這樣的情形下,
口碑要建立起來是很快的事。
RAY有幸也認識兩三位這樣的同業,
沒聽說誰在打廣告,
也從來沒看到誰手上的案子有斷過,
倒是提前三、四個月甚至半年以上的預約案不斷。
懷才不遇?
講得白一點…
這通常是自以為自己優秀的設計師的一句OS罷了。
話講得重,
但真的是基於看了樓主的經歷,
覺得樓主應該是個有想法、有抱負的設計師,
誠心地建議樓主多回過頭來想想,
自己是不是還有不足的部份,
而不要落入自怨自艾井底窺天的窠臼。
唯有成長到讓你的業主們都覺得你足堪信賴,
適足以推薦給他身邊所有需要設計師的親朋好友,
長此以往,
日後才有受到你口中所謂「頂級客戶」青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