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自己設計和DIY的成果,包括所有隔間、和室、家具(含沙發、床、衣櫃、餐桌....),與當時流行風格完全無關,當然也就沒有退流行的問題了,期間也隨著孩子長大略加調整過,把主臥地板貼成木地板,餐桌加大.....這樣的兩房一廳,室內只有十七坪的小屋,一家四口住到我兒子升國中才換屋。

除了茶几和靠窗那個鞋櫃不是DIY,其餘皆為十六七年前的DIY成品,包括窗下的柚木壁板。牆上那幅畫背後是配電箱,兩個黃松長櫃其中一個放對講機。沙發是黃松木一根根用螺絲鎖出來的

從玄關看客廳和餐廳,沙發背後是餐桌;當然電視櫃、還有牆壁色那個立櫃和沙發都是DIY作品,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沙發,用掉了幾百根螺絲,鎖得我手差點斷掉,那個沙發沒有立面腳,這樣可以方便吸塵器進出。茶几是後來追加的,不是自家生產。也看得到一些懸在餐桌上方的吊櫃,從客廳這面看像是圍繞客廳一圈的梁的一部分,但事實上是櫃子,下面有燈。

轉角看餐廳,這張是我們搬家以後照的,本來放微波爐和烤箱的地方,擺了些杯杯盤盤,這裡就可以清楚看見吊櫃的樣子,其實這是個L型吊櫃,廚房和衛浴備品都放在裡面,可以站在餐桌上拿取,還有投射燈方便照明

這間原本是書房,後來成了臥室,全家擠在這睡覺,榻榻米睡起來很舒服,而且可以全掀開,下面有五十公分高的儲藏空間。這些榻榻米已經睡了十六年,冬天有西曬,夏天有冷氣,所以沒有發黴變形

書房的書櫃也是DIY作品,這個最難做,原本只有白色烤漆那部份,靠窗的原木版部分是後來孩子長大不夠用才追加的,檯面也是黃松木,抽屜把手也是木頭,但不是DIY作品。牆上的美檜壁板是因應壁癌而產生,壁癌是愛種花的下場。

主臥、客廳、書房的轉角。DIY玻璃隔間的好處是光線好,且孩子小時候在裡頭睡覺,我不用打開門就可以看見他們睡得好不好。

轉角看主臥,窗戶旁的牆上那扇百頁裡頭是窗型冷氣

主臥的衣櫃和玻璃隔間,也是DIY成果,地板當然也是

主臥矮櫃和化妝台、鏡。這面鏡子是特別去找來搭檯面的黃松木
kwang5841 wrote:
~~建材與設計也有流...(恕刪)
感謝 Kwang5841 的建議
有時心情不好時的言論是最切實的 尤其您又是在這一行工作
看看雜誌 網站 真的會發覺材料感覺都差不多
以前老外都會虧我們是 "me too" 設計上好像是這樣
lianu wrote:
你的房子真的雅致 但...(恕刪)
你可能誤會了,這房子的裝潢家具從設計到施工,全部是我們夫妻倆自己的手工DIY,只有漆是外包的。
這些照片都是搬家之後的,有幾張甚至只有半年,離這批裝潢和家具完工的時間至少都十五六年,其實除了牆壁顏色變淺外,本來大概是餐廳吊櫃的顏色,深粉橘色,會改色是因應房客要求,台灣人不習慣深色牆,但其實深色牆配白線版超美麗!改變幅度非常小,就只有沙發布顏色(這也是為了搭新的牆壁色)不一樣,餐桌寬一些,加了兩片壁板和擴大書櫃而已。
另,這批裝潢和家具是一次到位的,大樓開始打地基時就畫水電配置圖和隔間更動圖給監工,請他們按圖施工,所以格局和其他樓層完全不同。客廳掛大河戀海報的位置,原來是廁所門;餐廳主臥書房的轉角原本也不存在;轉角那片掛了花朵畫的牆,是一片壁刀,我家廚房和廁所中間牆開洞鑲了個碗櫃,後陽台的鋁門是以前電話亭式的折門。也就是這些裝潢設計和家具配置,早在我買預售屋那天就開始規劃,搬進去第一年畫細部的設計圖,第二年算木板和打聽材料、比價,第三年正式開工。到忠森木材廠用卡車載了兩大卡車木板,趁暑假借學校禮堂一星期內全部鋸完,再借卡車運木板回家,堆在主臥,鋸台放在客廳,接下去就是兩個月拼湊木板的日子,然後是細部修飾,開工七個月後,交給油漆師傅進場噴漆、油漆。
所以其實可以讓設計師一次到位的做完,只是有些東西一定找不到人做,例如那個前後左右全懸空,只有上面吊住的木心板吊櫃。
至於管理當然很重要,那麼小一間房子要住一家四口到我兒子小學畢業,不是容易的事!更何況我家比一般家庭還多很多的木工工具,還有爬山潛水露營的設備,通通都得裝進那間只有十七坪的小房子裡!當然是因為設計很多表面看不出來的儲藏空間,例如榻榻米下面是全空的,高五十公分;衣櫃上方也有個儲藏空間,可以從書房取物;還有餐桌旁那個柱子狀的餐櫃,是從地板一直到吊櫃,可以裝非常多東西!!還有那個表面上看起來是屋樑的L型吊櫃。儲藏空間是否足夠是維持房子整齊美麗最重要的因素。
但說實話大多都是有放重本的
還有真的有花心思在實用及細節上
花重本是在材料上
而心思就是在設計上及溝通上
小弟家裡早期是家父請人設計(但設計到一半就被fire掉...自己設計)
然後自建,不敢說多漂亮 (非現代式,偏古典)
但20年來有來過的客人,或雜誌介紹,劇組問取景倒還風評不錯.
薰陶下,小弟也走上設計行業
在此給大家一些意見
現在普遍的情況是本下不了手 (都花在房價上)
而設計大多都是找半桶水.....或時間不足趕出來的作品
(有看過什麼好設計一個月就設計出來的嗎)
想想看一個簡單的道理 現在大家都在比價比簽約速度
雜誌翻一翻 照片秀一秀就完事
不管業主或設計師都一樣
那~~~給有心的設計師的空間在哪? (餓死比較快)
好的作品剩多少
另外
裝潢是一門學問
但是裝飾又更深奧了
合宜的裝潢,配上合適的裝飾才是延續 房子/家 生命的不二法則 (不過也要勤打掃)
但在台灣能做到這一塊的設計師其實默默可數
而且業內/學校會教導這一塊的很像也沒有 (有錯誤請指教)
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不過我相信會慢慢改變
(其實基本上我自己現在跟客人接觸時我都不說我是室內設計師 我都說我是 裝飾師)
現在的情況下
大家在裝潢的時候先給自己設下一個目標
我要住多久,我這個裝潢想要用多久(有些人喜歡隔幾年就裝潢一次)
要能維持越久的 基本上就越花錢 但是風格會影響價錢 端看你喜好的風格而定
(當然有很省錢又漂亮可以稱很久的作法)
想要久 下面幾點給大家參考一下
其一 材料要好 真的要好.....不管是看的到還是看不到的
其二 功法要細 (施工師父)
其三 設計師要對 對你胃口的設計師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不要找一個設計師對你唯命是從 這樣的設計師出來的東西很可能會出皮漏/沒特色
其四 擺設品的選擇與擺放手法 除了個人的收藏 設計師也要幫你挑選/建議 (這就是我上面說的 裝飾這塊)
另外一開始接觸時,設計師有沒有幫你想到,或問你有沒有特別需求時.你也可以了解這設計師有沒有以你的觀點來用心看這案件.
其五 可變性 設計出來的東西可否有變化 這塊就是好玩的地方 記得 櫥櫃沒有一定要做死的 ^^
其他方面 像電腦電視音響等配置 那是基本功課 版上有很多先進都有很專業的解說小弟就不說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