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681100 wrote:
我們水電跟我說這軟管拉新的電線,然後就可以埋管了,但是看板上大大的照片,好像都是用pvc管在拉電線,這樣到底可以嗎?
一場誤會。
雖然長得很像,
但這是硬管不是軟管。
樓主第一張照片中間有GHCD-16的標示,
GH是『硬質PE浪管』的縮寫;
CD是『埋設用之可撓性配電導管』
16指的是外廓直徑,也就是16mm,一般俗稱四分管。
樓主請看清楚第一張照片中央的中文標示,
有一行是被遮住了三分之一的『混凝土埋設專用管』
實際上這是較先進的電路佈管材料,
樓主可以試著拿一截管子放在地上整個人踩上去試試它的強度,
就知道它其實並不是軟管了。
(附帶一提,軟管的縮寫不是GH而是GL)
的確版上很多板友都採用pvc硬管施工,
也許版友們做完了功課之後覺得這是比較好的方式…
以看得到的開箱文內容來看,
說它是目前01版友們佈線套管用的主流工法也不為過。
不過…在這裡RAY還是想推薦大家使用CD可撓管,
這裡試著分析一下兩者的差異好了:
1.原料:
CD可撓管的原料:強化複合樹脂;
PVC硬管的原料:聚氯乙烯。
2.耐撞擊性:
這個不用說,請各位版友各拿一支6尺長的PVC硬管與CD可撓管用力甩擊地面,
看看PVC的耐撞擊度和強化複合樹脂能不能相比…
3.彎曲自由度:
由於PVC硬管是不可彎曲的,
所以通常遇到轉角的做法,
不是以彎頭來轉接就是以烘彎的方式處理,
彎頭對穿線器來說會造成少許阻力…這倒還好,
烘彎的時候如果施作得不細心而形成皺摺,
就會造成硬管內徑縮減。
內徑縮減除了穿線的難度增加之外,
當然也就影響散熱的功能。
當然,我們相信版友們請來的水電師傅很高明不太會有這種問題。
不過,採用可以直接折彎又不影響內徑的CD可撓管是不是失敗率降低許多呢?
4.長度限制:
PVC硬管的標準長度=4M,CD可撓管標準長度=50M,
(1"以上的可撓管則為30M)
應該不需要說明了吧?
5.穿線與抽換線材的自由度:
以目前較先進的SI與類SI佈線工法來說,
不論是地面架高的SI或是施作了天花的類SI,
都可以取得較傳統全埋管工法要來得大許多的管路彎折半徑,
在這樣的狀況下,
CD可撓管就會擁有一管到底而且容易取得順暢管路弧度的優勢,
這樣的狀況下當然在長線路的日後穿線與抽換線路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題外話:
其實RAY常常在01看到工程照片的開箱文的時候覺得納悶,
既然全戶都做了天花了,
為什麼還要在地面開溝埋管啊??
往上埋並不會比往下埋多很多材料費,
但是以類SI的方式拉到天花上面去…
日後維修、改線的時候…真的差很多啊…)
6.牆面的龜裂機率:
在空間有限的狀況下,
台灣能採用標準的全SI工法的住家真的很有限。
所以通常只能採水平管走天花、垂直管還是要埋入牆面的所謂類SI工法。
也就是說,它和傳統佈管方式一樣,
需要在牆面打溝槽埋管之後再以水泥填補粉平。
而PVC硬管平滑的表面與CD可撓管溝齒狀表面的水泥握裏力差異有多大,
應該就不需要筆者多做說明了。
7.施工速度:
就如同前面說明的CD可撓管具有一管到底的工法上優勢,
其實光是省下來的水電師傅彎管、接管的工資,
就足以COVER它比硬管多出來的材料費還有餘。
這也就是SI工法幾乎都是採可撓管施工的原因之一。
8.毒性:
由於埋牆電管唯一的功能就是拿來穿線,
而線路在長時間高功率發熱的時候其實是會導致這些電管產生一定程度的氧化揮發的。
這種狀況下,
CD可撓管的複合樹脂毒性就會比聚氯乙烯要來得好太多,
當然不要忘了許多水電師傅為了好做事而愛用的烘彎工法,
表面膠膜已經熱融過的PVC硬管,
在線路發熱時逸散的氯化物氣味會更濃。
(一不小心烤焦了的那種就更嚴重)
這也就是RAY常常在說很不中意看到烘彎電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我知道一直以來有這個工法,
我也承認它的確是合格的工法之一,
so what?
在我的工地有水電師傅敢拿出噴燈,
我就是直接翻臉。
9.直接更換管路的可能性:
如果哪位版友家中的空間夠大、高度夠高,
真的可以採標準的全SI工法施工的話,
請想像一下…過了十年、二十年,
在抽換線路的同時如果可以順便連管路一起做抽換的話,
是不是對於管路的強度與壽命上會更容易照顧呢?
這對PVC硬管來說…除非開了一堆的維修孔,
否則其實是不可能的事…
以上的分析是說明筆者支持CD可撓管佈管的工法的邏輯,
有謬誤之處歡迎指正,
不過筆者並不是販售CD可撓管的盤商,
請網友們不要誤會…
至於樓主家中工程的問題,
筆者其實一般是建議4分管純粹用於弱電訊號線,
而電源電力的管路盡量採用6分管,
除了讓日後的散熱效果更好之外,
過幾年如果有加線路的需求,
也具有較高的彈性。
fc681100 wrote:
還有浴室熱水管我說是不是要有包覆,但水電說埋在牆裡的不用
壓接管埋在牆裡不用保溫這句話常聽水電說,
不過這東西真的太薄了…
實在不建議這樣做。
雖然樓主的水電師傅已經佈好了管,
我們當然在沒有必要的狀況下不會想叫他拆掉更換而害他虧損,
但至少亡羊補牢在現有的管路外面加一層保溫包覆,
對日後的使用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icefirer wrote:
因為看照片管路狀況有點糟糕...
沒錯,
不論是水管還是電管,
真的佈得很糟糕。
除了那些烘得歪七扭八的冷水管(居然還烤焦)之外,
管路的配置佈向…
簡直就是一個自由亂佈的程度。
希望這個師傅(&業主?)的記性夠好,
未來在牆面要鑽孔裝設五金或時鐘之類東西的時候,
還記得管子彎來彎去的所有位置,
不要中鏢…
不論如何,
那些歪七扭八+烤焦的部份,
強烈建議樓主堅持請師傅拆掉更新。
更重要的一件事:
一些比較黑心一點又愛烤彎管的師傅,
為了縮短烘彎的施工時間,
是會拿較薄的A管(電路套管用)來混充較厚的W管(水管)的,
請樓主務必除了檢查冷水管路是否為南亞產品之外,
千萬不要忘了看清楚水管的規格是W管還是A管、B管。
warrenwang111 wrote:
可撓管日後要換線 重新抽線時比較難穿管!!!
很難理解這句話。
聲明一下…完全不想和W大有筆戰,
不過…可以麻煩開示一下這個邏輯是打哪兒來的嗎??
zh9nbv wrote:
牆內管線全用的是軟管不是PVC硬管不好做, 建議拉明線... ."
當下聽到心內涼了半截, 買都買了不能退(也不想退), 拉明線整個都破壞了美觀, 前手整理過都新新要砍掉重練也很可惜(沒剩什麼錢了) 這樣軟管走線應該還是OK的吧各位大大!! ~~>_<~~
其實CD可撓硬管和PE軟管真的長得很像,
一般外行消費者很難辨認。
建議你不妨試著用手去壓壓看會不會被壓扁,
正常只要指力壓得扁的就都是軟管。
軟管在水泥補平的過程中由於擠壓會被壓扁到緊貼著裡面的線材,
所以一方面無法抽換線、二方面也完全喪失散熱功能,
拿軟管來做埋線…可以說是超黑心的一種偷工減料工法。
fc681100 wrote:
水電說這樣45度比較好,到底是真的嗎?
45度比較好這句話是正確的,
因為降低了水錘的衝擊,
就可以延長管路的壽命。
但是他那個亂到不行的管路配置,
很難讓人同意他的做法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