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事情真的還有一些更複雜的地方,這些設計在執行的時候,或許會遇到風險,並不是像一個已經完成的商品,進價已經知道,剩下的就是賺到的差價這麼簡單而已...
至於你說的總價500賺200多,就我身邊一堆設計師朋友的經驗,那個可能性當然有,但是絕對不大~
我不敢說全部,但是500一般的小公司利潤(非純利,含所有營運成本)有超過100就不錯了~但是很多卻也最後利潤只有一成,連監工等等成本都不夠,是賠錢的狀態...
當然,買任何東西都要比價,我也不否認這行業有太多的黑心設計師,但是,我也不認為真的所有的東西都能透明化..
光同一塊板材,就有分好多類別,有分甲醛含量,產地,材質的不同..等等,難道這些東西都只能用一個品項來計價嗎?
所以,我覺得消費者就是要多"比較',但不是光"比價',不然以為占了便宜,其實是吃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