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洗石子牆面(有圖)(10/31 update新完工牆面)

給樓主!!
以下是我工地的洗石子照,我都覺得還好了,也和施工人員溝通很久了!!
所以請樓主在跟設計師多多溝通吧!!


嗯!
這是抿石子,不是洗石子,工法不一樣。
洗石子或抿石子都要特別的工人,一般的泥水工是沒有能力做的,抿石子的價錢是算牆面面積的。你的估價單有沒有列出這一項呢?
版主照片中的是用塑膠壓條,樓上的工程是用木壓條。我覺得講究做工的人才會用木壓條,那要多花一道勾縫的功夫。尤其在陰角處的壓條,沒概念的工人貼壓條沒預留抹路,完成面會讓人啼笑皆非!
a2241224 wrote:
小弟家中目前正在裝潢...(恕刪)

紫色琉璃的牆面案例照~

五彩琉璃的電視主牆案例照~

近照~

琉璃是抿石中價格最貴&最耀眼的建材~

圖二解析:
抿石子是表面材,原來的底是平整的,施工完成面也會是平整。
案例照圖一:窗框邊框有3cm的深度都是用工具來回的修建,所達成的效果。

圖三解析:
看的出來正在修補中,但只要不是同一天調的水泥底色,
顏色多少會有色差,一般施工前都會告知這樣的情形:
就算同一個師父、同一包水泥,但因為調水的比例多少會影響底色。

圖四解析:
施工者為了方便修補so調出的比例略乾,只能觀查待擦洗後的完成面,是否有新舊痕跡了。

琉璃是凸出來而不是凹陷在白底泥裡面:
正確說法:琉璃的表面是略帶白白霧霧,那麼就請施工者加以清潔,因為他沒有擦洗乾淨,導致琉璃的亮度被蓋住。

我是很想叫她整面敲掉重洗~又怕被別人說不懂裝懂是澳客:
只要坐在沙發區站的位子看的到不滿意的地方,建議還是找設計師反應,必竟你已經不是用放大鏡去檢核她的作品。裝潢場師父手藝的好壞,是影響驗收的關鍵~





http://blog.xuite.net/stone_story/mj
耶~
又到我出場的時候拉~
好久沒發言了

沒拉~
以上是瘋言瘋語拉~

先說明~

第一
抿石子跟洗石子的差別~
抿石子是抹平後~
表面快乾未完全乾之際~
用海綿擦拭~
擦去表面的抿石泥~
讓石子浮出~

洗石子則是~
抹平後~
表面快乾未完全乾之際~
用水洗之~
洗又分兩種~
偷工就直接用水管(小水)洗~
費工就是用水霧槍慢慢的洗~
差別在水霧槍洗出來會比較細膩平面~
用水管直接會洗完成面會容易坑坑洞洞的~

所以嘍~
這兩種是有差的~

第二~
石子面完成後~
一般的抿石子在戶外~
是會再上一層金油的~
用以保護完成面不受灰塵或酸雨而變黑出現淚痕~
但完成會不太自然~
有一點假假的~
但石子會比較顯~
遠看比較好看~

中南部有差~
南部比較喜歡上金油~
中部為求自然~
比較喜歡不上~
P.S 金油=透明漆
但有專用的哦

樓主的照片~
看起來還蠻像抿石泥比例有失調~
所以泥看來蠻粗的~
又或是抿石泥不對~
這也有可能~


抿石這種東西是有專門的施工人員的~
一般泥水工一定會跟你說會做~
但做的漂不漂亮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最後~

抿石子假如要打掉~
重作新的或補上~

要注意新舊交接的地方~
因為會很明顯出現接縫哦~

突然又想到偷吃步的補救方法~
再補上一招~
有時抿石會因為石頭無法平均浮出表面~
例如某區域看來浮出石頭不足~
可以用鹽酸侵蝕~
或拿鋼刷刷出來~
但這是針對一般的抿石~

琉璃應該是不行拉~
白底沒試過~
也應該是不行拉~

常見灰底抿石子可以用~

還有招大絕~
拿快乾直接粘些比較小顆粒的上去~
看來也能不那麼突兀拉

老工地主任教的........




抿石子與洗石子工法不一樣
石頭大小做區分
分3作為界線

抿石子好壞
1.打底是否平整
2.交角有無作R嚕
3.石子與抿石土的比例調配
4.還有工人的功夫
5.抿後海綿擦拭是否確實

琉璃建材行有賣可以自己買來
再施工時適量添加
也有不一樣的效果

自地自建www.wretch.cc/blog/fishyawretch
a2241224 wrote:
小弟家中目前正在裝潢...(恕刪)

這樣說好了,抿石子用布擦拭的,洗石子用水洗的
抿石子要抿到石頭面有均勻的出來,但整顆石頭約埋入2/3顆(像粉刺草苺鼻那樣就對了)
洗石子要洗到石頭一顆一顆屬的出來,但整顆石頭約埋入1/2顆(像釋迦皮一樣)
a2241224 wrote:
因為他有一些地方已經打掉重補~(恕刪)

基本上你這個不叫洗石 是洗石中的另一種工法叫抿石"(你應該可以看到師父是用海棉洗的吧)
但是不管甚麼樣的工法 都不能因洗壞掉了再打掉重抹重補重洗 因為只會更醜 (只會造成失敗 失敗中的失敗)
這個部份應該大家都知道的事(大家是指泥作師父)
"只有一氣喝成的機會"(沒有經驗的師父是不會冒這樣的風險~因為失敗準做白工)
再者~
照片中的石子與水泥的配比與石子分部的情況看來 應該是操刀的師父把他的第一次獻給你了"....

真正洗石子要有專業的施作者 程序 步驟 配比 塗抹刀法 水色 洗石機具 專業手感與經驗..等
不是三.二句說的詳細的......

只能說~
業主為節省預算"盲從" 師父為節省便利"盲做" 設計師對泥作工法不熟悉選擇不對的人施作"盲目"
得到的就是這樣的結果~

不說了~再說下去就難過
念天地悠悠 非小眾專業所能改變也...

小弟給你個建議:
1.
叫妳的設計師直接打掉,不然不給尾款
東西當然要作到自已滿意為止,要不然住進去每天看都會不順眼。

2.
因鋪設的地方已乾掉了無法重洗,且一定要打掉才可以重作。
重點是出錢的是你
看不喜歡的地方直接叫設計師跟泥水師博溝通改善。


3.
說實在的這樣的泥水師博實在太差了。
建議在不行可能要更換泥水師。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