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yihua0816 wrote:超喜歡你家的風格超屌...(恕刪) 這叫法藍片,是水管銜接的工具之一,跟五金行講看看,我是在家裡附近的五金行組裝的這不是設計師作的,我房子的設計師基本上是負責結構安全以及施工和房子外觀,內部主要都是自己規劃~
看完不由充滿了驚嘆使用了不少原始材料,少了過度裝潢預算或現實中沒有樓主想要的商品,有不少DIY卻與裝潢風格很搭房子中木工的部分很少,都是用家具擺設出來,整體看來很有味道不過這實在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完全符合了藝術家居住空間的映像啊~樓主題到"照片我有點搞不懂為什麼有些會變橫向?"有可能是照片原本就是反的,是你的看圖軟體自動將他給轉正了
陳小錐 wrote:請問木板兩邊的U字鐵...(恕刪) 那是請鐵工作的,木板是我以前住的地方,在八里,那裡的木材初級加工廠,直接跟他們買舊木料回來處理不過那是經過我刷護木油以後還比較可以看,剛運來的樣子其實很糟糕,裂的很嚴重,u型鐵也是為了讓它不會裂化的更嚴重
single0810 wrote:原本看到標題一直不想...(恕刪) 且讓我來跟您介紹一下,此屋『廢墟』之名的想法,廢墟,對我來說其實一直都有種神祕、、頹廢、文明一角的遺跡感,有點像是在高度發展社會的角落裡,默默沉思的獨行者的意味,有時我會偷偷參訪一些台灣的廢墟,有些當然恐怖到我一下就逃了,有些則會看到不知名的塗鴉者的作品,試想,在不知道是誰的作品前,當初他在塗鴉時,也不知道誰看得到,但,我經過了,我看到了,我與這位未知的作者產生了某種難以言喻的交流,這,就是廢墟給我的感受。大學時代,曾跟朋友玩過『侵佔廢墟』的遊戲,其實這在歐美的年輕人們之中早已行之有年,他們入侵了某些荒廢以久的廢墟,整理它,用撿來的家具佈置成一個空間,大多是文藝青年或是藝術家們,他們在裡面塗鴉,玩吉他或者繪畫,這也是後來風靡世界的一種居住風潮『loft』的誕生,由於大多是藝術家們入駐,所以沒有隔間的空間,特別易於讓作品流動,用傢俱來完成的空間,特別輕易的可以隨著藝術家的靈感隨意調整起居環境。回來談我的學生時代,我們整理環境,丟了一大堆垃圾,偷接路燈的電,搬進撿來的床墊,大家在裡面混在一起,我參與過幾回,但總有種奇妙的違合感,後來,果然屋主報警把大家都趕走了,回想起來,這其實背後的意涵正暗示著,在這個時代下的年輕人們都嚮往著一塊屬於自己的世界,沒有單調枯燥的社會體制,沒有無聊世俗的大人,沒有讓人煩惱的未來,只有當下混在一起的女孩,抽著煙的頹廢的同伴們,被趕走了以後,這批人依然被迫回到所謂的體制下的社會,這就像是電影『巴黎初體驗』的意象,這樣的青春是如此的愚昧與荒謬,是如此的無謂,但這種無謂、愚昧、荒謬,才這一刻青春最美的部份,少了這無謂、愚昧、荒謬,這青春就像沒有奶油的乾癟土司一樣無趣了、沒有美感了。我現在當然已經進入社會了,開始面對每年的汽車稅、房屋稅、健保、油電雙漲、爛到爆的政治、等同於複製貼上的新聞,坑坑巴巴的馬路,幾乎不被重視的國際地位,但我還是嚮往廢墟的氣氛,讓我能夠不去思考這些消磨掉我人生美感的爛事情。最終,我們都是透過進入廢墟,來尋求一種『絕對的自由』透過這間屋子,我希望讓這種自由保持長久一點,沒有警察來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