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勃舵 wrote:
Z大蓮根菌的出現就你...(恕刪)
舵兄:
具小弟所知,蓮根只發生在紅檜
扁柏腐朽....直接就一個大洞
另~蓮根的現象會延伸至枝稍段,加上孔洞的周圍,腐朽極為緩慢 (人與樹木的壽命比例下)
遂在早期伐木有一說是紅檜的"通氣孔",可見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也間接促成紅檜價值低於扁柏
令尊的公司放棄已標得的林班地,想來是每木調查有出入
不過本錢也要夠粗.....才能斷然決定

小弟是建議砍取胸徑以上,甚至更靠近枝端的原木段
來避開蓮根的現象...
或是在界木範圍內,儘量砍取其它較小棵的通直樹木.....來補足標得的立方米
反正到檢查哨才登記數量.....

----同場加映----
【原木斷面常見的刨刻記號】
左 - 表示原木長度
中 - 原木番號
右 - 眮割記號

專用的刨刀,現在好像只剩羅東在打造.....小面積折返的那片,可用來勾撕樹皮檢查

V型刃部要磨得鋒利,由外往內勾刨......用狠勁一氣呵成!!

^_^

民國60年購入,每5~8年視需要作整理
雖然小弟數不是一次見到這個場面,但是現在才能了解各項動作的涵義.....
這次是要更換磨損的鋼輪,須整台送至工廠重新配置水平(試車微調)
首先由對方派人來拆除甲板......每時期換補的板料不同,大概是扁柏、鐵杉、帝杉、米松
能釘回去的就先堆在一旁....


"返板"的結構
車子通過帶鋸機之後,緊勾木料的擋板會自動後退一點,以免倒退時撞落鋸條
甲板下另有一枚踏板,由搖尺的人負責,踩下去倒車時就不後退
適用於半途退車,直接退出帶鋸.....(KEELA大應該聽得懂




坑裡的變速、方向裝置,大約2~3年更換磨耗的"類似離合器板的結構"
另帶鋸機的飛輪(慣性輪),約10年重新車平接觸面

較近的兩軸,下方是鋼索掛鉤的位置.....也就是拖動台車的施力點
原木的重心(就是吊掛時的重心),要落在這兩軸之間 ,機件才會運作輕鬆


控制進尺的馬達

拆除電弓

各製材廠都會自製車輪的土除,下面有配置鋼刷,用來排開軌道上的木塊、樹皮
這枚3年前以緬柚翻修過...

搖尺的機構,下半部是潤滑油槽

左側的鋼桶(滾仔)負責捲、放鋼索
右邊那支是從坑裡出來的驅動軸

這個景象不是天天有....


用空普列撒吹乾淨....

午休~


起!

架枕木→避免壓傷下方零件


坑道也是要掃一下的啦!

鋼輪磨損的情形

骨灰級的天車 → 順便換皮帶

去寄個貨


移出去





拉上鋼桶 → 順便整理


短短20公尺,走了近9個小時........累

隔日上車~



坑道清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