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規劃設計到施工結束, 前後也過了快一年時間, 終於有個空檔可以好好整理整個過程, 也跟各位分享一下, 這陣子的經歷.
基本物件及需求概述:
a. 4層樓透天, 樓地板面積約16坪, 前後有門窗b. 隨著家庭成員的增多, 室內堆積的雜物越來越多, 以至於2樓的臥室1當作儲藏室
c. 整個2樓室內房間幾乎沒有採光, 這讓我很訝異, 但這也是我想要改造的一大重點
跟屋主討論完後, 有幾個重點需求
- 開放式廚房
- 收納, 收納, 還是 收納
- 2樓希望有採光
- 家裡的增建區需要退回來屋內, 後方需做汙水下水道

--室內裝修前--
充滿記憶的家, 即將被改造








--後方防火巷--
可想而知, 以前一定是大家互相蓋滿, 現在公共衛生安全意識抬頭, 配合政府政策, 這點值得讚許

事前規劃及設計
一. 汙水下水道增建處退縮
根據我們先前的經驗, 遇到退縮的案子, 最重要的就是退縮範圍要足夠, 如下圖, 地界需要維持75cm 的淨空, 也就是要跟鄰居讓出至少150cm, 或者是單邊90cm, 至於地界如何判定, 在施工前就會有政府單位來丈量, 所以爾後有遇到此案件, 我們會街訪左右鄰居在確認一次, 否則自己拆完, 位置不對就尷尬了.https://www.tycg.gov.tw/fckdowndoc?file=/images/250015/201908/20190815220749.jpg&flag=pic
二. 結構體補強
如上圖, 既然要拆除一樓增建處, 勢必造成既有結構的損壞, 如本案, 是四樓透天房, 且蓋好蓋滿, 自行拆除1樓部分, 原始的結構行為就被破壞, 故我們謹慎對待此事, 請技師進行結構補強評估, 畢竟是自己的房子, 不可輕忽.
三. 規劃.設計.溝通
經歷過漫長的溝通及討論, 過程就不用贅述, 最終的結果著重於我們的重點"收納及採光"
a. 一樓客廳主牆改方位, 大面積採光由側邊映入
b. 調整廚房位置, 改為L型開放式, 對於時常進出廚房料理的人, 堪稱夢幻
c. 一樓後方規劃個小型休憩區, 也可享受即將重生的後巷採光
d. 二樓將原本的靠窗的房間, 一分為二, 各自有開窗
e. 各空間及居室皆有該收納的空間






四. 執行. 施工. 未知問題
老實說, 工程難免會有突發狀況, 重點是我們要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及解決, 這才是重點.老房改造, 好玩就在此, 在工程的過程中, 慢慢會去了解這個房子的歷史脈絡, 去改善, 去抓病因, 讓它變好.
未知問題一:
重接汙水下水道工程的房子, 最怕就是水路沒查好, 該排出去的水沒接出去, 爾後造成堵塞
重點是後巷的暗溝渠, 要注意不要被堵死了, 若已經不通, 就得自行再往外接, 待汙水下水道施工時銜接

未知問題二:
既有裝潢拆除後須調整設計, 雖然有調過竣工圖, 但還是會稍微不一樣, 只能自行體會
原始有個小陽台, 後續被增建為封窗, 上方的梁未拆除前看不到, 且施工縫已有漏水的痕跡, 需要處理


問題釐清後, 就可以按照進度進場施工了
現場拆除

地坪打粗底

水電進場配管

地磚施工, 壁面壁癌處理

地坪保護, 木工進場

天花板施工

櫃體施工

櫃體施工

油漆進場

雖然只放幾張照片當代表, 但在施工過程中不斷的討論及溝通, 手機早已是滿滿的施工照片隨時查閱, 終於慢慢地步入完工階段











防火巷汙水下水道施工
可以由下圖看到, 整個後巷變得開闊, 整體環境清潔大幅提升, 居民也能享受這種舒服的市容



後記
其實一直寫到文末, 總覺得還有很多事情可以跟大家分享, 看著完工後的樣子, 對照著前先日子的點點滴滴, 真的有莫名的感動, 過程中, 溝通協調修改絕對少不了, 這時就發揮統包一條龍服務的特性, 及時修正, 如期完工, 感謝屋主能與我們一起經歷及討論, 符合的需求, 在有限的預算內達成, 這也是我想分享給大家近日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