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十九坪的社區大廈〈當然包括買時已經外推的陽台〉,要裝進兩房兩廳一衛是基本的,也是當初建商的企圖。但是對我來說卻是可惜了原本方正的平面,也抹殺了生活的可變性。
所以我家沒有到頂的牆,就算是浴室我也用了木頭圍籬包起來製造沒有到頂的錯覺。沒有看起來是門的門,沒有看起來是牆的牆,也沒有看起來是櫃子的櫃子。所有的材料都是原色,除了天花板和客廳牆面有粉刷。

餐廳是家的重心,歐美家庭一進門多會先到餐廳廚房;〝吃飯皇帝大〞則是中國人的哲學。相對一般人犧牲小空間的餐廳以早餐吧檯取代,我偏偏要放張六人餐桌。書桌則是做設計的我與我老婆在家裡除了床以外花最多時間的地方,要放下電話印表機兩部電腦和切割墊等傢伙必須要兩百公分長的書桌不可。而且這張書桌必定是亂得可以才表示有認真,又不可能一有客人來就收得一乾二淨,所以做兩扇摺疊門一不做二不休關起來比較快。

這就是我的餐廳,也是我的書房。如果你要問可不可以同時使用?可以的,我每天都這樣用!

一直有人好奇怎麼會在家裡鋪黑色地板,而且還是不到二十坪的小房子。我不是標新立異,至少不會跟佔了超過我裝修預算一半的地板開玩笑。當初在選地板時也做過很多功課,我想每個人小時候一定有玩過著色遊戲,一開始一定是白底黑線很熱鬧,你可以試試先把底色塗黑,結果是畫面變得很空,不是很擠。
如果說黑色會讓空間變小,其實我認為有部份是正確的,那要看用在什麼地方,像有些商業空間為了消除天花板管線的的雜亂會把天花板整個噴黑,可是整體並不會顯得壓迫。我的黑色地板流竄在空間的每一個角落,每道牆在它之上都成了舞臺上的一個背景,每張椅子在它之上都成了畫廊裡的一個雕塑品,就連平常在家的我們都要格外注重外表,深怕配不上它。

這房子完成兩年來,上過時報週刊、CASAMIA、PC OFFICE、蘋果日報、DECO、室內設計等等報章雜誌,上個月黃中平導演還要借場地拍古巨基的MV,可是因為我出國時間沒辦法配合。

希望大家喜歡。

攝影│廖家威 http://www.wretch.cc/blog/monk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