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末有設計師資訊及連結)
前言:
我在想,婚後能跟另一半能有自己的空間,無非是每個夫妻的目標之一吧
在外租屋或許很容易達成這個小目標,但買房,除了要有緣分還要靠一股衝動
跟老公結婚後跟公婆同住兩年,公婆家在台北市,對於習慣機能跟大眾運輸的我來說
似乎繼續住也沒關係,至少公婆還沒把我們趕出去XD
直到後來懷孕,才對於各種生活上的不自在有感,(孕吐時衝廁所,廁所有人使用,
或者懷孕後期遇到夏天真的想穿少少,但又不好意思衣不蔽體,怕公公不好意思XDD)
諸如此類生活瑣事,才讓我跟老公萌生好像應該搬出去住了
兩年間其實都有在看房子,不過就是佛系看屋,根本不急又很消極
對於自己要什麼,好像這可以那個也可以
等到小孩快生了,瞬間,直接出來一張需求準確的條件清單
也考量到上班位置、房價、生活機能......等,最後鎖定上班生活圈的汐止
進入正文:
交屋後沒多久我就去生了孩子,坐了月子,房子就一直空在那,想等熟悉育兒好再來找資料
但月子中心出來回到家後,遇到了跟公婆住的眾多媽媽們會遇到的事 - "在房間帶孩子"
雖然家裡所有環境都能使用,但就是覺得一下要哺乳,一下要把屎把尿,怎麼樣就是不自在,在這種自己給自己的高壓模式下,又開啟了另一種渦輪模式
跟老公說現在立刻"找設計團隊"
而且也列了一張時間表,從選設計師到丈量到裝潢,必須在半年內全部搞定
另外自己是平面設計師出身,對於自己想要什麼風格的家非常明確,只是需要值得信賴的設計團隊,協助打造心目中的家(我負責裝潢家具,老公負責家電跟掌控預算)
綜合以上所有條件跟預算,終於找到這半年配合良好的設計師
(其實我非常主觀,不能接受太堅持自己設計的設計師,還有設計出"純粹好看卻無實用性"的也非常不行,秉持著錢都要花了而且是我要住的,就是要找到實力好卻不賣弄的設計師)
屋況:新成屋/權狀40坪/實際坪數27坪
空間:三房兩廳兩衛
需設計空間:玄關/客廳/餐廳/主臥
地點:汐止
喜好風格:明亮/現代

這是當初建商給的平面圖
格局都算方正,每個空間都有開窗

這是設計師最初給我們的設計稿,基本上也是最後一張
一模一樣的需求內容告訴不同設計師,唯有這張直接讓我跟老公拍案一次ok

我做了每個空間的風格圖去跟設計師溝通自己喜好的方向
以餐廳為例,廚房需要換成玻璃滑門,需增添電器櫃,顏色以灰色/木頭色/黑色為主軸
但是!很想要電器櫃的老公,實在是找不到空間上哪裡適合卻不影響動線,
是設計師建議我們可以內推一點點儲藏室的空間(其中較小的房間),讓給電器櫃
就是這個神來一筆,讓們決定,就決定是妳了!!!!!
回到屋子落塵區,一個取決於一回家,會不會"哇~我家好美"的地方
玄關



進門之後想區分出生活空間跟穿脱鞋處,用鋪全室木地板跟六角磚做區隔
六角磚的部分有敲掉原本的60x60建商標配磁磚,巧妙的是木地板也順著六角磚的角度
去做延伸,而不是一直線的隔開客廳跟玄關。
系統櫃由玄關延伸至客廳,為了不浪費空間,在玄關轉角處做了一個三角形的區域
可供放鑰匙之類的小東西,讓整面牆變得很很一致,而不會突兀得空一塊角落。
牆面利用木頭色的系統板材,增加居家顏色上的一致性,而且跟木工比價格實惠很多
出門前習慣要照全身鏡的我,請設計師增添一片灰玻璃,不使用明亮的明鏡而是利用較深沈的顏色,去締造空間的沈穩感
(玄關椅為自購)
客廳



客廳應該是整個家庭的心臟了吧!
先說整體顏色,不全採用清淡色系的北歐風是因為剛好這間房子的優勢就是很亮,
陽台的落地窗白天窗簾拉開不需開燈也足已,可以將內心真正喜愛的顏色套用進來。
一樣秉持著黑/灰/白/木頭色,去做色塊上的變化,電視牆我跟老公都很喜歡混凝土的色調,但不強調工業風,因此選用樂土讓油漆師傅做手刷帶出溫潤自然感,對潮濕的汐止來說,樂土多少也能幫助吸濕氣。
懸空得電視櫃底下,設計師有安排插座,是讓掃地機器人充電待機的區域
沙發背後的燕麥色,是讓畫與之呼應,特別請設計師留這一塊的牆面與全區不同色
即使如此,整體色調依然的和諧。
頭頂上有塊樑柱,分出了客廳跟飯廳的空間,設計師也很心細的利用到這點
無論是整面電視牆的空間配置比例,或是燈條的位置都令人非常順眼跟舒服,對線有對齊這件事,真的是療育中的療癒。
設計師也知道我有小朋友,在櫃體上全部都做隱藏式門把或是按壓式,就怕小朋友學會走路後,會撞到把手的五金件而受傷,這點直接加分加到爆(為娘的都沒想這麼多)。
(沙發/畫/地毯/家電/音響/桌子皆為自購)
餐廳




喜歡跟家人一起吃飯,兩米的大餐桌更能靠近彼此的距離
我跟老公家都是大家庭,從小就是喜歡跟家人在餐桌上無邊際的聊天
喜歡下廚的老公要對整個家的唯一要求就是電器櫃,要擺咖啡機或是小寶寶的奶瓶消毒鍋等等,就是些日常電器需方便使用的空間。
如前面所述,為了走道動線,設計師也不切割我餐廳的空間,而是內推一點儲藏室
讓我喜歡的杯子,零食,泡麵都可以收到櫃體裡面,對於不擅長收納的我來說
這才是真正的怦然心動整理術(眼不見為淨)。
內推的儲藏室內部無設計,外面為了整面牆的一致性,換成隱藏門,並塗上樂土
不使那個空間因為有扇門在那裡變得不流暢。
由於餐廳空間很長,請設計師多加中島,中島櫃體使用深灰跟大理石板材(省錢),
與玄關地磚,客廳的茶几做同素材呼應。
當然中島功能不能只有備料或是擺放物品,除了底下的收納空間,並增添專用迴路插頭,偶爾煮火鍋或是使用電磁爐都很方便也不怕跳電。
(入住後使用)


廚房有多加鐵件,讓備餐台上空間可多加利用

建商原本附的淨水器,老公覺得過濾效果一般般,入住前有換成3M觸控式
網路上評價好像還不錯,使用至今,觸控非常靈敏,手濕濕也不影響
而且半夜泡奶,溫度也都很穩定
再特別提一下廚房也換成玻璃滑門的原因,入住後我把小寶寶的遊戲區放置在客廳
在廚房忙碌時不必再來回開門觀察寶寶,玻璃的透視感也顯得空間更大。
(餐桌椅/吊燈/電器為自購)
主臥


主臥倒是沒什麼要求,睡覺舒服就好
唯一不同的牆面色調,用在主臥背牆上,
心理學說藍色好睡,入住之後每天都睡很好(本來就很能睡與顏色無關XD)
即使空間不大,也期望可以擺放雙人加大床,兩邊要擺放床邊櫃,衣櫃空間能大就大,不影響動線就好,雖然以上條件聽起來都還好,但這麼小坪數裡,設計師為了要滿足我們
也耗了不少的腦細胞
(當初我們說兩邊都要床邊櫃,設計師估好能擺放的尺寸之後,我們依照他給的尺寸在市面上挑選,床邊燈也是估過人躺在床上的高度後去規劃電源線的路徑,等我們選好燈再安裝)
床頭板是系統板材訂做,床頭板上面有加燈條,衣櫃上也都有做間接照明
打出來的光源都相當柔和。
化妝桌
以前很嚮往側邊可以拉出來得抽屜可放日常保養品,
跟設計師討論才知道,這系統櫃都能訂做呀



側邊抽屜上層是放日常用的口紅腮紅,深度不需太深,下方空間就是放瓶瓶罐罐的保養品
桌面盡量保持空的


(床邊櫃/燈飾/畫/椅凳/寢具為自購)
結語:
實際入住快兩個月,入住後每天下班都很期待回家
也因為擁有一間房子所需付出的心力並不少,分享文也就打了較多的個人心得
平日我跟老公都要上班,設計/監工/等等細節我們全部仰賴設計師
有提出任何問題,設計師回覆訊息不只很快,也解釋得很清楚
找設計師這件事,在談吐中感受是否適合自己(這真的是很重要),
每個想法都要清楚傳遞,所以我從找到設計師請他丈量到來回討論到最後交屋
過程討論的相當順利且快速,在半年內就交屋!(裝潢是兩個月內,前期都在討論)
優秀的設計師很多,但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XD
以上是開箱的小心得
設計費用+監工+裝潢 $百萬內
家具/家電/燈飾/窗簾皆為自己選購(這部分的預算額外算)

最後附上前面區域有足夠空間放我兒的遊戲圍欄,
再美的房子只要有了小孩,瞬間變的生活感十足呢XD
因為自己拍照有障礙,從設計師那裡偷了很多美圖,照片底下有壓浮水印可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