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本人真實案例...希望大家別走我們冤枉路
在這之前有買過竹北一次預售屋.我個人的經驗上,只要不是買到風評不佳的建設公司的建案或是那種建案一推出就幾乎完銷的熱門建案外.在售價方面應該都是淺銷階段會比較好談.因此在去年(2017)買了一戶預售屋的建案.現在看起來,也如之前所預期,有買到比較便宜的價格.不過,這不是今天想討論的重點.
我們買完預售屋後,到了年底找設計師時,因為我和我太太都是比較忙的人.因此想說找比較知名的設計公司應該比較專業,可以省去我們一些時間.因此,我們找了個還算有知名度的設計師.前幾次的接觸,覺得這個設計師算蠻有經驗的.我們問的問題,他都能有問必答,答案當時聽起來也算是能切中要害.因此,在預售屋客變之前,就和這位設計師簽約了,同時也付了訂金.
在付了訂金之後,正是噩夢的開始...一些室內設計的問題,設計師的回應讓人覺得很慢,回應的內容與方式,讓人覺得有些敷衍.當時是認為或許這陣子他其他的case比較忙,所以服務上難免有些不周嚴.但越到後來,要和建商談加減帳以及與廚衛浴廠商談設計的部分.發現漏洞百出.舉個例子,
1. 規劃的電器櫃size是用40cm做規劃, 但一般電器櫃是60cm.廚具廠商反映設計上有問題, 設計師的態度很被動. 到最後都是幾乎是我太太一直在跟廚具廠商協調討論.
2. 客變截止時間將近,建設公司一直在催.這設計師也一副事不關己.還說建設公司不能這樣逼客戶.這讓我們很兩難
3. 我太太帶設計師與建設公司簽客變約的加減帳.這設計師看也不看,就說有退款應該就沒問題,可以直接簽約.事後,我太太回家重看了帳目.還真的發現帳目根本都不對.跟這位設計師反映,他也沒有認為自己做錯或是不好意思的樣子.
4. 一些設計牽涉到主結構的問題也沒發現或主動告知.(這件事是後來找其他設計公司後發現的)
礙於客變時間的緊迫,我們也不大敢換設計師.就這樣很匆促地完成客變.在完成客變後,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與廚具廠商討論.後來的一個月,設計師的態度讓我們覺得應該要考慮是否要換設計師.最主要的原因倒不是之前出現很多問題,而是他會向我太太抱怨我們常會給他壓力或是跟他說話比較不客氣. 當下,我們回想過去客變的過程,這過程他出了很多包,但在他心中也不會不好意思,反而覺得我們不好搞.如果再這樣下去,應該會衍生出更多問題.
之後,我們透過衛浴廠商的介紹,找到了新的設計師.透過新的設計師,我們找到很多設計上的不合理之處與有問題的地方,同時也花了些錢重新做了客變.目前看起來一切都安好.相關後續與廠商或建商要討論的細節,新的設計師都能一手包辦以及主動介入.
那之前的那個無良設計師那邊呢?由於之前付了設計約的訂金,我們要求解約退款(當然我們也想說客變上付他一些錢,大家好聚好散).但他要酌收客變價格明顯是不合理.後續我們諮詢一些熟悉法律的朋友.我們把他之前所做事,都記錄下來,並且把能找的證據盡量留下.整理成文件寄給他並要求全額退款,不然就走法律途徑.後來這位設計師應該也是知道理虧所以態度才轉好並把之前的訂金都退給我們.
結論:
a. 正常設計約應該是在客變後才簽,像我這樣提早簽約並付簽約金.不曉得是否是設計費訂金已經先給了,設計師認為案子已經到手,後續服務變很差.比較建議的做法是完成客變,並經由客變來確認這設計師是OK的,在與之簽設計約.
b. 建議和設計師合作有發現怪異的地方,應該要及早應變.避免很多東西變更後,之後要花更多人力,金錢與時間改正回來
c. 遇到不合理的對待,最差就是訴諸法律.畢竟台灣還算是有法治的地方
如果你想問我那個無良設計師是哪位? 我只能說"不能講".大家私底下說就好.
1. 規劃的電器櫃size是用40cm做規劃, 但一般電器櫃是60cm.廚具廠商反映設計上有問題, 設計師的態度很被動.
------------------------
許多設計師沒有生活經驗,沒有下過廚的。
2. 客變截止時間將近,建設公司一直在催.這設計師也一副事不關己.還說建設公司不能這樣逼客戶.
------------------------
許多設計師也沒有社會經驗,甚至不知道營造實務。
4. 一些設計牽涉到主結構的問題也沒發現或主動告知.
------------------------
許多設計師欠缺營建工程的知識。
他會向我太太抱怨我們常會給他壓力或是跟他說話比較不客氣
------------------------
室內裝修不透明,把消費者當盤子,欠缺服務精神,
這行業欺侮其他消費者,你不說話,
當他們欺侮到你自己頭上時,也就沒有人幫你說話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