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間



第二間


莫名其妙長在浴室窗邊的樹

第一間是家裡租給別人近二十年的房子,房客剛搬走的樣子(真的剛搬走,絕對不是很久沒人住);第二間是常常閒置,出租不穩定的房子;還有第三間,原本是當視聽娛樂室,私人雜物有點多,我就不貼了。那兩間出租的租金雖然低廉,但我們家長久以來也有疏於管理的責任,因此大小問題不斷。總之,各個不好的因素互相作用下,造就了這可怕的屋況。我爬的裝潢開箱文其實不算少,但印象中真的沒有裝潢前屋況比我們第一間房子還可怕的….
我知道大多數人比較想看圖,所以下面直接上完工圖,但希望大家能了解,這是在預算極為有限的情況下所完成的,雖然沒有像許多人的開箱文一樣華麗,但以我所能負擔的那些預算,能做到這種程度的翻新(包括所有水電管線重配),已經超出我預期了。
(我不太會拍照片,當初為了試著讓照片好看,所以有幾張調了亮度與色調,顏色有點不一致…)








由於拍照的時候還沒住人,所以少了點生活的痕跡,也沒有掛畫作或是照片,不然整體感覺會比較有溫度。(目前都已住人)
接下來說一下這段裝潢房子的故事吧,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約2年前),我認真審視了家裡兩間出租的房子,跟之前用來做視聽娛樂室的空屋,我覺得能做更好的規劃,而且開始覺得虧欠這幾間房子(畢竟算是祖產),於是決定花錢整修!!
挑選設計師
下定決心要重新整修之後,我開始做功課,狂爬文,畢竟這輩子從來沒花過那麼多錢。一開始從網路上找了三組台北的設計師過來丈量,後來加上一位宜蘭的老同學兼親戚(PS.宜蘭很小,很容易就因為婚姻變成親戚…),到最後是在一位台北的設計師跟老同學之間做選擇。
由於版上逛久了,深知熟人承做工程的風險,輕則散財爛尾,重則導致親戚朋友之間撕破臉,所以在最開始,我是連諮詢都盡量避免。直到後來想說,這位老同學的為人我是非常能夠信任的,也許諮詢一下也無妨。而在諮詢對談之後發現,他能點出一些其他幾位設計師沒注意到的小細節,而且考量的相對比較全面,這些優點大於我對熟人承作工程的疑慮,所以就將他加入了選項!
那位台北設計師:設計方面能盡量配合我的需求,以我想要的風格與想法為主;能提出一些降低預算的建議作法,像是調整哪些工程規劃等等,作品的風格較為樸實。
老同學設計師:規劃較為全面,以長遠的考量來分析各工法利弊,作品的風格很鮮明,而且那些作品我得知普遍反應不錯,有提到能在有限的預算中,盡可能做出一些風格。
最後,由於我深知自己美學概念頗弱,也沒什麼設計想法或想像中的藍圖,需要的是能夠全盤長遠考量,能夠賦予房子新的風格與樣貌的設計師,所以選擇了老同學設計師。而且說實在的,他所估的價格,比我爬文所看到的多數老屋翻新,便宜了有一小段距離,在這樣的價格下,我不奢求能有什麼風格,只要能有某些風格的影子,我就覺得賺到了。
溝通與規劃
確定給他承作之後,我們討論房子的風格方向,我想即使沒太多預算能到達風格的目的地,但至少要確認走的方向是哪一邊吧。我丟了幾個網路上跟版上的附圖文章給他看,但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形容我要的感覺,然後他會丟很多不同的照片,問我的想法跟感覺,一步一步地逼近我所想要的風格,總之最後也定調了主題,就圍繞在「簡單,溫暖」。
開工與監工
大家也看過舊屋況照片了,不囉嗦,基本上就是全拆,全部重來,牆壁幾乎都拆到見磚,外牆也把防水功能已經非常薄弱的老舊小磁磚拆掉,重新做防水。在監工部分,我由於工作在台北的關係,幾乎都沒去現場監工,只有大約一兩週會回去一次做個紀錄,或是看有沒有想問的、想討論的。我知道他比我龜毛,要求的細節比我多,而且他監工的非常勤,常常我打過去問問題,會知道他正在工地,能立即幫我做確認,其實沒多久之後我就真的非常放心,中間一度他還覺得我怎麼都不聞不問...由於他有固定配合的工班,而我一次要裝潢三間,又是從內到外全部翻新,基礎工程就要花不少時間了,所以工期就拉到5-6個月左右,完工時間也跟他預估的差不多。


完工前與傢俱家電選擇
到完工前夕,一直偷懶的我才開始看傢俱,前前後後去了好多次IKEA,我知道有些人對IKEA的評價說不是很耐用,但我覺得他們許多傢俱是蠻符合我想要的簡單溫暖風格,最後餐桌跟餐椅、吧檯椅都買了IKEA的,其他的都是網路上訂購,雖然不是自住,但也盡量在預算內挑選風格符合跟功能性夠的。過程中幾乎每個傢俱家電,我都會先問過他的意見,看是不是符合這個風格,老實說,由於問他的次數蠻多的,我都覺得自己是不是太煩了,還好他還能夠有耐心地給我建議,避開了好幾個不搭調的地雷,例如顏色會造成沒層次(我本來想在白牆白櫥櫃旁擺白冰箱,後來改銀冰箱),款式不適合之類的,不然由我自己搭配,應該會頗慘…

臥室回歸到休息的功能,衛浴的配色我還蠻喜歡的

心得與最後僅有的建議
其實一開始有點掙扎要不要發這個開箱文,畢竟因為預算有限,加上原始屋況極差,所以絕大多數的預算都花在基礎工程上面了,真的沒太多錢能做出夠鮮明的設計感。另外花費還包括外牆與頂樓、公寓樓梯間等,沒錯我連公共區域都出錢弄了,不過畢竟我們家持有整棟4間公寓裡面的3間,所以也沒讓另一戶出錢,就想說當作敦親睦鄰費,而且防水工程以長遠而言真的是很重要阿!如果不算室外公共區域,只算室內翻新的話,以我爬過的開箱文來說,我所花的費用相對而言是偏低的,雖然沒辦法像版上眾多開箱文一樣美輪美奐,但每一部分都盡可能以長遠使用作為考量,整體而言也真的有簡單溫暖的感覺。

在裝潢翻新的過程中,想像中的畫面逐漸從模糊變成清晰,從一開始,我以為客廳是主要靈魂,但到了後來,經由設計師的引導,我了解到餐廳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客廳,卻常常被我們所忽略。相信有不少人的餐桌只是用來擺放物品,而把飯菜放到客廳茶几上配著電視看,也習慣了沒有情感交流的用餐過程。但我想像中的用餐畫面,是一家人在寬敞舒服的餐桌上,一邊吃飯一邊聊著今天各自發生的事情,這個在國外的劇集上隨處可見的畫面,卻不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至少對我身邊認識的人來說是如此。


如果有正打算成家的人,也許能夠好好思考,跟小孩一起在客廳配著電視吃飯的畫面,與在餐桌上邊吃飯邊聊著生活大小事的畫面,哪一邊比較溫馨。我相信配電視吃飯會成為習慣,而在餐桌上彼此的交流也能成為習慣。房子的華麗與美觀固然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這個空間能否令居住在其中的人,自然而然地分享彼此的情感。
經過這次翻修,我依然是美學概念頗弱的小屋主,但如果要我提出建議給想要裝潢的人,我會說,把用餐空間弄得溫暖一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