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廚房開始吧!
原始廚房

當年建商送的廚具雖然堪用,但料理檯面跟上下櫃內部隔板、桶身早已泛黃,再加上原有的隔層、拉抽不敷使用、部分空間閒置,實在可惜,因此決定全部打掉。
新廚具


因為喜歡日系風格,在網路、app爬文看圖後,選擇上下櫃跳色,中間貼上烤漆玻璃,也能搭配白牆,希望視覺上更為簡潔。
廚具檯面

人造石檯面特別挑選果凍斑點,希望看起來年輕活潑一點,使用後唯一的缺點就是,如果你在檯面上切麵包,會分不清楚哪些是麵包屑,哪些是檯面圖案XD
廚具施工



所有桶身、拉抽、門板都是到現場才一一組裝。水槽已在廚具工廠安裝完成,到了我家才裝上水龍頭,瓦斯爐台所需的空間,則是師傅進場後才切割與安裝。
廚房五金

選了廚具才發現,水槽、水龍頭、淨水器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爬文後,決定選Franke,但這品牌產品的使用資訊分享很少,因此決定另外寫一篇FRANKE的開箱文。
電器櫃


廚具之外,電器櫃也很傷腦筋。原本的電器櫃N年前入住時,中間放了一台電視,當年電視體積大,預留的空間也多,10年前電視壞了,這空間就變得很難利用,於是趁這次改裝的機會,把中間隔成兩塊,分上下層來放微波爐、電鍋、咖啡機等電器;原本下面的空間則改成1深抽+2中抽,拿來放帳單跟食物都方便極了。最頂端的構造不變,只是加了隔板,空間更好利用。
書架圖
另一側的展示櫃也全打掉,改為書架,收納空間更多。


接著是這次裝修的另一個重點,主客浴大改造。
原始主客浴


對舊馬桶沖水會引發“水花飛濺”早已不滿很久,再加上燈光昏暗,洗臉盆老舊、客浴動線不佳、淋浴拉門漏水造成壁癌等缺點,趁此機會,從地磚到天花板通通「砍掉重練」,也是這次裝修當中,最傷筋動骨的區塊。
施工打牆



先打牆見磚,浴室冷熱水管跟相鄰房間的冷氣排水管一併重拉,同時施作防水工程,從打牆、粗胚、防水、貼磁磚每一步都間隔幾天,龜毛設計師碰上龜毛業主,反而讓泥水師傅可以「照起工」一步步踏實完成。
磁磚挑選



就在貼磚之前,遇上插曲,原本選定的客浴磁磚缺貨,但泥水師傅的工期已排定,有工無料大危機,我跟我太太只好臨時請假找磁磚,推翻原先的搭配,地磚、兩款壁磚通通重來,最後終於看上這塊西班牙白磚來搭配主牆曼卡達花磚,但....喜歡的卻又缺貨,還好設計師人脈廣,終於在某倉庫找到,我們直衝桃園自己搬磚,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趕上隔日施工。



師傅的工很細,我們對成品超滿意。
新主浴



德國臉盆、德系水龍頭與淋浴組,與清水模牆面搭配,頗具質感。
新客浴



新浴櫃的拉抽,只要搭配得宜就能擠出更多儲物空間,但配合排水管位置,兩個衛浴的抽屜大小、位置不一,風格各異。TOTO水龍捲的馬桶,省水也安靜,當初舊馬桶最討厭的"沖水飛濺"也消失了。
浴室暖風機



暖風機也從原本台達電改成TOTO,埋壁式面板比起遙控器,質感加分。
轉角置物架

這個轉角置物架也是台灣品牌,是在逛某磁磚展示間時意外發現,極簡的造型有別於傳統過多框架的雜亂感,雖只有單邊釘牆,但還是很穩。
鏡櫃浴櫃

主浴鏡櫃容納了男女主人所需的瓶瓶罐罐,少了雜物,家就整齊。
柚木平台圖

在冷氣團南下的週末夜,在剛裝修完成的小窩裡洗個熱水澡,讓梔子花慕絲的氣味隨著氤氳水汽滿室生香,真是冬日生活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