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oom in》
彩虹來了一直在找尋適合的位置開設品牌實體店面,在大台北地區遍尋不著後,也曾考慮過花蓮、宜蘭甚至上海田子坊等地,但都因緣際會而無法成局,今年四月因出版的計畫而前往台南採訪,與一棟45年的老房子結緣,毫不遲疑的島內移民到台南,開啟一段老屋再造的新歷程~

對這棟老房子的認識,是從這條陰暗的防火巷開始的,附近的鄰居幫房東保管鑰匙,正面鐵門的遙控沒電了,所以就由這個房子蓋好後才經由產權劃分為屋主的防火巷進入屋內看房子。

屋內因年久無人使用,所以佈滿灰塵,牆面與地面也多龜裂,雖然格局還算方正整齊,但也難免觸目驚心。

房子雖陳舊,但還是有些如磨石子地板、雕花扶手等讓人驚艷的小地方。

再者,屋子面寬不寬,深度也不是特別深,確有現代都市少見的三米多挑高,比起之前台北住的樓中樓套房的兩米,足足高出一半,讓人慢慢預見這房子潛在的魅力與即將而來的召喚。

來到二樓,較大的一房被前屋主以衣櫃隔成兩小房,空間感與光線都受到阻礙。

衣櫃的另一邊是三米以上的大面寬窗戶,甚為討喜。

但過多的門卻又讓原本被隔開的空間顯的更局促。

其中一扇通往防火巷的二樓,盡頭是廁所,照明不足加上老舊的夾板地面,讓這條走道顯得特別陰暗。

二樓的另一邊是大約3坪的房間,放雙人床是不太可能,放單人床接待親友又顯的小氣,且全無窗戶,一開始是有點不知該怎麼運用這個空間,牆上的凹槽櫃體,是這個空間的懷舊趣味。

三樓與二樓格局相仿,不一樣的地方是採用全包式隔間,一樣把原先的大空間隔成兩個用途。

包起來的部分是一間木造和室,走過隔出來的走廊(感覺原先的屋主很喜歡走廊與門),是一個開放式的空間,適合當作小客廳,擺幾張椅子,可惜被和室佔去大部分的位置,所以坪數也不大,但是個採光良好的空間。

與二樓一樣,小客廳有一扇通往防火巷的門,但由於相當陰暗且又只有通往頂樓水塔的用途,所以算是沒有機能的多餘空間。
這樣的一個老屋,感覺不是特別奇趣,但又似乎有那麼些可以玩味的地方,而且台南又是個那麼有魅力的城市,於是我們回去思考了幾天,打電話探詢了些對老房子很有見地的朋友後,很快就決定,搬來台南,展開新的慢步調生活與這個老房子一起開啟彩虹來了新的一頁。
接下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