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台灣房地產價格是否會成為日本失落的10年的翻版?(長文)

個人相信。

影響長期房地產價格的因素是:

1.人口成長率。

2.經濟成長率。

3.商圈地段與公共設施。

4.新成屋成長率。

影響短期房地產價格的因素是:

1.市場籌碼。

2.房貸利率。

3.預期心理與市場信心。


過去日本失落的10年間,除了市場籌碼和房貸利率有利房地產有利的短期因素之外,其他的條件好像沒有什麼明顯的強化。

所以日本是全世界少數房地產價格沒有成長的地區。


未來台灣呢??

長期因素:

1.人口成長率低,出生數更是急降,從每年40多萬到現在跌破20萬。

2.經濟成長率低,面對大陸的競爭,台灣現有產業的優勢逐漸喪失,未來也沒有新的高產值產業。

3.商圈地段與公共設施,基本上除了台灣三大城市的捷運之外,沒有什麼明顯有益台灣的重大建設。

4.新成屋成長率,台北幾乎已經開發完畢,未來可能要靠沒效率的都市更新才會有大量的新成屋,其他地區的空地還很多。

短期因素:

1.市場籌碼爆多,有錢沒地方去,但是看看日本的例子就可以知道錢不一定要投資房地產。

2.房貸利率爆低,政府是希望大家不要只存錢,要多消費,但是看看日本的例子就可以知道錢不一定要投資房地產。

3.預期心理與市場信心,如果是有肩膀的歐巴馬當我們的總統,那我就有信心...


歡迎大家推翻我的論點,讓我有信心一點

個人相信未來房地產很難像過去一樣暴漲,

台灣人均GDP從1000多成長到14000多,人口從400萬成長到2300多萬,

在土地不會變多的情況下,所以房地產暴漲是應該的。

未來台灣還有這種所得和人口暴增的機會嗎?

小漲是有可能的,但是要大漲可能就難上加難。

因此建議大家買房子回歸基本面,以自住為優先的購屋考量。


入場點的建議....

托夢夢到....

1.法拍屋大量出爐時,而且平均每個月的『推出量』大致維持一定,破產的人多的不能在多,要等法拍屋大量吸走投資客的錢,要讓情敵轉移注意力不要去看我們想要的對象

2.二手屋成交量趴在地上,投資客和地主受不了資金壓力而求售無門的時候,我們就一刀下去...

3.新成屋推出量幾乎等於零的時候,就不會有礙眼的案件提高附近的房價

4.市場樂觀指數很低,很多人放棄房地產,本版的人氣趴在地上的時候



希望大家拿出一些數據來推翻我悲觀的預期摟!

有想要買房子,可以找我陪看,我可以給點意見,幫你殺殺業代和地主,但是要包紅包和介紹妹妹歐...


2009-03-31 16:33 發佈
不知道 日本人 買屋 和台灣是否相同 ??

中國人 喜歡 房地產 , 拿來投資 . 今天 房地產如果 扣去 投資
房地產生態可能 和現在 差很多


如果 日本人 不喜歡 投資 房地產
那就不能相比

不過 都是東方人 , 不知道 會差多少 ??



個人相信。

影響長期房地產價格的因素是:

1.人口成長率。 --> 第二點應該大於第一點

2.經濟成長率。

3.商圈地段與公共設施。

4.新成屋成長率。

影響短期房地產價格的因素是:

1.市場籌碼。

2.房貸利率。

3.預期心理與市場信心。


過去日本失落的10年間,除了市場籌碼和房貸利率有利房地產有利的短期因素之外,其他的條件好像沒有什麼明顯的強化。

所以日本是全世界少數房地產價格沒有成長的地區。--> 在日本失落的十年裡,好像不是只有房地產沒成長吧?


未來台灣呢??

長期因素:

1.人口成長率低,出生數更是急降,從每年40多萬到現在跌破20萬。-->這蠻嚴重的,而且不只影響房地產...不過人口的增加不是只有靠大家生

2.經濟成長率低,面對大陸的競爭,台灣現有產業的優勢逐漸喪失,未來也沒有新的高產值產業。
-->以中國大陸這樣型態的經濟體,不會永遠只有出口而沒內需的吧,台灣人目前的優勢就是教育水平比較高,而且
屬於比較敢冒險的性格,說實在我對台灣的競爭力不致於如此看壞....

3.商圈地段與公共設施,基本上除了台灣三大城市的捷運之外,沒有什麼明顯有益台灣的重大建設。
-->光三大城市的捷運還可以再蓋好幾年說....,除此之外,台北縣整個快速道路的路網,慢慢的蓋起來了,
不常開車的人可能沒發覺。

4.新成屋成長率,台北幾乎已經開發完畢,未來可能要靠沒效率的都市更新才會有大量的新成屋,其他地區的空地還很多。
-->台北的房子易漲難跌不就是因為這樣嗎???

短期因素:

1.市場籌碼爆多,有錢沒地方去,但是看看日本的例子就可以知道錢不一定要投資房地產。

-->不管投資什麼,只要現金供給大增,就容易造成其他東西上漲,當然不一定漲房地產,但也不用鴕鳥式的認
為房地產不會漲。

2.房貸利率爆低,政府是希望大家不要只存錢,要多消費,但是看看日本的例子就可以知道錢不一定要投資房地產。
-->同上

3.預期心理與市場信心,如果是有肩膀的歐巴馬當我們的總統,那我就有信心...。
-->最近,歐巴馬也被罵很慘.....

歡迎大家推翻我的論點,讓我有信心一點

個人相信未來房地產很難像過去一樣暴漲,

台灣人均GDP從1000多成長到14000多,人口從400萬成長到2300多萬,

在土地不會變多的情況下,所以房地產暴漲是應該的。

未來台灣還有這種所得和人口暴增的機會嗎?

小漲是有可能的,但是要大漲可能就難上加難。
--->我也認為暴漲不可能......

因此建議大家買房子回歸基本面,以自住為優先的購屋考量。



入場點的建議....

托夢夢到....

1.法拍屋大量出爐時,而且平均每個月的『推出量』大致維持一定,破產的人多的不能在多,要等法拍屋大量吸走投資客的錢,要讓情敵轉移注意力不要去看我們想要的對象。

-->我非常確信當這種情形發生的時候,很多人的生活會非常糟...希望不要發生

2.二手屋成交量趴在地上,投資客和地主受不了資金壓力而求售無門的時候,我們就一刀下去...。
---> 除非你是公務員吧....不受影響,再那個時候還有刀子可以下去.......

3.新成屋推出量幾乎等於零的時候,就不會有礙眼的案件提高附近的房價。

4.市場樂觀指數很低,很多人放棄房地產,本版的人氣趴在地上的時候。
--->這個版好像一直很熱鬧....其實想買房的人真的很多...........
calvinshiu wrote:
--> 在日本失落的十年裡,好像不是只有房地產沒成長吧?

台灣也快了!
日本盛行的派遣業讓日本內需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台灣的微薄就業將帶給給台灣內需市場一記重傷害!
calvinshiu wrote:
-->這蠻嚴重的,而且不只影響房地產...不過人口的增加不是只有靠大家生

意思是要像美國 ,日本一樣吸引移民!?
不過你確定台灣的條件可以吸引高素質,高所得的外國人來買房支撐房地產嗎?
calvinshiu wrote:
-->以中國大陸這樣型態的經濟體,不會永遠只有出口而沒內需的吧,台灣人目前的優勢就是教育水平比較高,而且
屬於比較敢冒險的性格,說實在我對台灣的競爭力不致於如此看壞....

沒錯...對岸確實有超乎想像的市場潛力...可惜的是這個市場並非台灣獨有...
以台灣現在檯面上這群專長是壓低生產成本,削價競爭的短視企業主來看中國大陸內需市場未必是藍海...
被吞噬掉的機率大多了!
不要對台灣的兢爭力存有幻想!尤其是現在.
calvinshiu wrote:
-->光三大城市的捷運還可以再蓋好幾年說....,除此之外,台北縣整個快速道路的路網,慢慢的蓋起來了,
不常開車的人可能沒發覺。

像日本東京的捷運線夠四通八達的吧!
可是仍然無法改變房地產不振的事實...
calvinshiu wrote:
-->不管投資什麼,只要現金供給大增,就容易造成其他東西上漲,當然不一定漲房地產,但也不用鴕鳥式的認
為房地產不會漲。

現在怎麼看都是僵在那裡還能漲?
台北市?
除了都市更新,軸線翻轉外還有利多因素嗎?
捷運沿線老早炒光了...連還沒建的都已經先炒完了建好還要再拿出來炒一次嗎?
真的有效賴,彭,趙三人不會一天到晚出來說嘴啦!
calvinshiu wrote:
--->這個版好像一直很熱鬧....其實想買房的人真的很多...........

就說房地產降價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遠遠超過消費券和擴大內需的就是沒人敢做...
政府官員大概喝建商,投資客和既得利益者的奶水喝到"趴怠"了!




新三民主義:鄉民,公民,庶民
我覺得現在政府的政策
跟美國次級房貸差不多
房價很高
一般人買不起
搞個低利貸款
誘騙民眾去買房子
明明沒有哪個能力去買房
還是貸款去買
等到一堆房子被法拍銀拍
再用全民的納稅錢去買單
我看過大前言一對日本房地產的描寫..
覺得,.對日本最嚴重的還不是在房地產.
.
而是他們的青年,從來沒有面對成功過..
所以認為苟且偷生的日子是正常的.
這些未來的主人翁,
是日本的命脈..
andy2000a wrote:
不知道 日本人 買屋 和台灣是否相同 ??...(恕刪)


據我有一位日文老師她說的,日本買不動產是買土地,地上的建築物多半是附贈的,
除非房還新新的,可以再加點價錢,這點從全能住宅改造王的那節目多少可以得到
映證,房子多半木頭搭一搭。這裡指的是一般的住宅區,如果是鬧區內的大廈型的,
我就不清楚了。

其實比照日本跟台灣房地產價格,以他們的所得來說是比台灣低很多的,老師她說
她們家在千葉約一百坪的土地,因遷居台灣賣掉,總價也不過是一千八百萬日幣,
我當時心想這個價換算成台幣只能勉強在台北市買個兩房的吧。

我不清楚日本人買屋觀念是否和國人類似,但我覺得日本的房地產保值性似乎比台
灣低些。

ryan jiang wrote:
其實比照日本跟台灣房地產價格,以他們的所得來說是比台灣低很多的,老師她說
她們家在千葉約一百坪的土地,因遷居台灣賣掉,總價也不過是一千八百萬日幣,
我當時心想這個價換算成台幣只能勉強在台北市買個兩房的吧。


你這樣比價的基礎不同,拿日本郊區比台灣首都,不太對!

換個角度想, 一千八百萬日幣在日本東京只能買一間廁所吧!

吶喊 wrote:
你這樣比價的基礎不同...(恕刪)



我想說的不是比價基礎問題,日本所得跟物價都台灣的幾倍了,但相較之下
房價卻是如此便宜,令人滿意外的。換算成每坪成本,這種單價換算成台幣
也是超低的,同樣北縣郊區也不可能找到這種價格的。只是當時心想把自己
房子賣掉都能去日本買個百坪獨棟豪宅還真意外。
日本在1990年初
泡沫鼎盛時期
號稱
日本國土的市值
可以買下4個美國

這10幾年來日本的平均房價下跌很多
嚴重地區的是腰斬再腰斬

3年前日本的房地產
出現揚升
那一波很多精華地段的價格超越泡沫時期

台灣與日本甚至於四小龍
大家都一樣
好的時候一起好
爛的時候一起爛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