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尚未購屋的銀行員

等了七年一直在觀望
曾經查封過客戶的房子
也很害怕萬一一時衝動
以後自己的房子也被查封
所以一直在觀望
剛剛經歷了歐美股市崩盤出現了恐慌性賣壓
雖然我在這次投資也有賠錢
但是這次真的是尚未購屋者的好時機
雷曼兄弟倒閉讓台灣投資人一下子蒸發了四百億台幣
這還不包括那些條件式保本連動債虧損的投資人
經濟低迷
中年失業
投資客重創
國際原物料大幅回檔
我猜想台灣房價應該有下跌空間
目前
投資客跟建商都在撐
只因還不肯認賠殺出
有意願購屋的朋友再等等吧
再過一年半載
應該是進場的時候了
僅供參考 祝好運


2008-10-07 0:4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銀行員
投資客和建商其實撐著是想等崩跌下來之後再便宜賣給無殼蝸牛, 才故意把房價喊到天上。(真是佛心來的)
歷史一定重演的, 沒看到那些建商大老闆都開始語無倫次了嗎?
建商事不會虧的
在最旺的時候把價格拉高
再最差的時候也只是少賺一點
但是換屋族很多都會趁最差時買屋
一來一往還是有賺只是賺多賺少賣多賣少而已

除非建商資金調度很困難~~
建商的財務槓桿應該都滿高, 市況又不好銀行錢很不好借, 所以不用多久資金調度就會很辛苦。

地點比較好的 相對比較抗跌....
不過跌價 是一定的...
只不過有一點比較有疑慮的是,萬一經濟不景氣到極點...
公司大量裁員,沒有工作了怎麼辦.....

連鴻海都說要裁員一成以上了,我想這種聲音會持續出現....
現在還不是最壞的時候....等這些績優廠商都在喊不行的時候....
我想底部快浮現了....有人想過聯電會破10塊嗎?台積電幾次破50....
現在是保留資金的時候,買房子還是等等吧,除非真的沒房子住,又找到物超所值的房子。
不然還是等等吧..
綠豆糕 wrote:
等了七年一直在觀望

有意願購屋的朋友再等等吧
再過一年半載
應該是進場的時候了
僅供參考 祝好運

討論房產應該要有地域性,現在新聞討論的都是北部房產觀點居多。
如果你個人在南部想買房等了七年還再觀望,心態上可能還會一直等下去.......
這牽扯到你個人的價值觀,生活品質的要求,薪水等很多因素,而不是單純南部房價的問題了,以高雄來說,自住的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窩應該不難。

等過了一年半載,你再回頭看看這篇文章,我相信會有更深的想法吧~
Ted2006 wrote:
討論房產應該要有地域...(恕刪)

看得越多標準就越高
懂得越多就越龜毛
房子越看越高級
便宜的不喜歡
太貴的買不下手
您說的是
要找到我喜歡又有能力負擔的房子不容易
但是我一生可能只買一次房子
考慮越多後悔就越少
其實我考慮先租房
等待危機入市
學巴菲特用近乎搶劫的價格入股高盛銀行
別學我
我太壞了 我不是好人

綠豆糕 wrote:
但是我一生可能只買一次房子
考慮越多後悔就越少


挖哩~這就好像每一對新人都希望這一生只結一次婚
只怕有時婚前考慮越多的,後悔就越多。因為最後所等的,挑到的不一定是想要的,是吧!

呵呵~有點離題~反正就是,凡事記得想開點吧~

綠豆糕 wrote:
但是我一生可能只買一次房子
考慮越多後悔就越少


個人是覺得:多數的人會覺得自己會買兩次以上的房子,也就是說會有「換屋」的時候。聽過不少人說,到退休以前要再怎樣怎樣的環境,老了要到另外的環境住。小孩子還就學期間,要考慮學區的問題,考慮就學的方便性;也要考慮夫妻上班的方便性。等這些責任終了,或會有不同的需求。常聽人家說「我才不想老死在這兒...」大概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個人第一次買屋,考慮的是20年後我能不能順利而且愉快的脫手換屋。因此,最重要便是地點了。學校邊、捷運邊、公園邊、市場附近,是優先考慮的,而不是像澄清湖邊的山明水秀。
toddler wrote:
個人是覺得:多數的人...(恕刪)


我是用投資客的角度買房子
有人房子越換越好
有人房屋被法拍後還欠銀行錢
購屋時機 價格 增值空間
在在都是大學問
細節也很重要
周圍有神壇 鴿舍 歌友會 工廠
如果購買時沒注意
想出脫時都是扣分項目
房子是鋼筋混凝土或是加強磚造
這也很重要
這關係到銀行貸款年限
我曾經遇過客戶買一間二十年中古屋
建照載明結構是RC加強磚造
銀行規定使用年限是35年
扣除屋齡他只能辦十五年貸款
而鋼筋混凝土是五十年使用年限
還有土地權狀的地目我還看過寫的是旅館用地
有的社區對外通路竟然不是自己的
地主不爽隨時可以封起來
自己內行點殺起價來才會讓建商折服
也避免被騙
還是奉勸準備購屋者
多看 多問 多打聽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