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筱惠/台中報導
新青安本是政府美意,而政策在引發房屋搶購潮後,間接引發央行祭出打房政策,造成大批民眾「求貸無門」的狀況,而新青安貸款2026年7月底即將落日,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楊志鵬則無奈表示:「引民入局再屠殺,會失去民心、失去天下。」
2023年8月「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的新青安政策橫空出世,是政府為協助無自有住宅的年輕族群購屋,所提供的優惠貸款方案。 但後續因新青安引爆的房貸之亂,包括不論首購與自住都受到限制貸款影響,不是得排撥就是成數低、利率高。
對此,銀行背景出生的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楊志鵬就痛批:「從新青安政策開始發酵,預售屋、成屋售屋量暴增,卻是央行收尾,祭出限貸,金管會再出來針對『首購族』、『自住』、以及『已取得銀行貸款承諾額度』叫銀行不得任意拒貸,但實際上中間最不管建商、購屋族,都已經是落在存亡之際。」
楊志鵬強調:「有很多同業不敢說、不敢發聲,但我不怕查水錶,替消費者與業者說話,任何政策都應該要有保護信賴原則,不能引人民入局再屠殺,會失去民心、失去天下。」
他提出建言:「目前房市已經是存亡之際,因要申請新青安而引發的排擠效應,建議將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72-2》天條外,讓換屋、非首購的族群能順利申貸,另外目前新青安僅限於八大公股行庫,為什麼不放寬給民營銀行承辦,成數、寬限期等條件,讓消費者與銀行磋商,也同樣能解決部分排擠效應。」
另外針對政府、央行想要打炒房,楊志鵬說:「限制供給是最快的方式,其中,建商購入土地後必須18個月動工的限制,與政府打房原則完全相違背,這些問題不解,越滯留未來問題會更大。」
而不動產行業,不僅面臨關稅、經濟外在因素,還有內在的政策、信心問題,在中間端更有成本、法規變更的影響,包含要達到2050年淨零排碳的重大目標。「我要傳遞一個相當重要的觀念,就是減碳要由『設計』做起」,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理事長蔡耀賢說。
蔡耀賢指出:「居住者的節能行為是一回事,然而現今在營建產業中更需要重視的是從設計源頭來進行減碳,因為建築體取之於土地、立基於土地,營造永續與環境永續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未來包含綠建築、綠建材、建築能效與建築蘊含碳排政策制定,建築產業是一種高度污染的產業,營造產業也是各國淨零碳排政策中首要其衝的重點產業之一,更必須重新思考空間設計與能源使用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