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董美琪/綜合報導
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最新資料,從去年4月到今年3月,中國買家在美國購屋的總支出大幅成長83%,其中加州仍是首選地區。儘管中美政治局勢緊繃、美方加強簽證限制,中國投資者仍搶進美國房市,試圖藉由海外資產對抗國內經濟壓力。
加州《信使新聞》(The Mercury News)報導指出,中國買家在美國購屋時,經常採取一次付清的方式。國際不動產平台Juwai IQI執行長安薩里(Kashif Ansari)表示,這群買家相較其他族群更傾向使用現金交易,顯示其對美國房市信心十足。加州吸引了中國買家約36%的購屋交易,馬里蘭州和紐約州則分列第二與第三。
資料顯示,中國人一年內在美國共購買1萬1700棟住宅,幾乎是前一年的兩倍,每戶平均成交價約120萬美元(約新台幣3600萬元),其中近七成的買家表示購屋目的是「自住」而非投資。
《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1月加州洛杉磯爆發野火,燒毀了成千上萬間房屋,像是太平洋斷崖(Pacific Palisades)和伊頓這些地區受到特別嚴重的破壞。也因為這場災難,讓原本就存在的「空屋太多卻沒人住」問題更被注意到。
房地產公司 Compass 的經紀人拉德(Ashleigh Rader)表示,現在大家都在搶房子,住房明顯不夠,所以房子應該回歸「住人」的本質,而不是只拿來當投資工具。
事實上,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美國房價一度下滑,吸引不少中國買家趁勢入市,尤其偏好洛杉磯東邊的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當地房型寬敞,且華人社區活躍,成為熱門地點。
儘管如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住房研究員菲力普斯(Shane Phillips)指出,洛杉磯的空屋比例相較全美平均水準仍屬偏低,但對於因今年1月野火流離失所的家庭而言,這些未被利用的空屋卻是寶貴的資源。
一位名叫阮瓊恩(Joan Nguyen)的居民與丈夫及兩名年幼孩子在伊頓野火中失去了家,她表示,情勢緊迫,希望屋主們能釋出空置房產,讓需要幫助的人有地方落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