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揪簽預售屋!友人晚半年買「便宜200萬」被要求保密他氣炸

預售屋買貴了還有補救措施? 如果建商不理你你也沒轍

ETtoday新聞雲 › ETtoday房產雲

記者鄺郁庭/綜合報導

有網友去年10月開心簽約,買下心儀的預售屋,還熱心介紹朋友一起當鄰居。不料半年後,朋友在今年3月買進同社區、同坪數的房子,只差一層樓,卻比他便宜了200多萬,建商甚至還叫友人保密。對此,「賣厝阿明 知識+」提出3招補救措施,「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理性爭取補償才是上策」。

「賣厝阿明」在粉專上指出,該名網友去年10月簽約買預售屋,還介紹朋友一起當鄰居。結果,朋友今年3月買同社區、同坪數,只是樓層差一層,竟然便宜了200多萬。更扯的是,建商銷售人員還偷偷叮囑朋友:「別讓他知道你買的價格。」讓他氣得想退訂,但合約白紙黑字寫著高額違約金,覺得只能含淚當冤大頭。

「賣厝阿明」就法律面分析,首先是現行法律不利之處,預售屋價格本就會隨市場波動,建商確實有權依銷售策略調整價格。與建商簽訂的預售屋買賣契約屬民事契約,若單方解約需按契約條款支付違約金(通常為總價15%)。銷售人員請朋友保密價錢的行為雖不道德,但尚不構成法律上的詐欺(除非能證明建商刻意對您哄抬價格且有具體證據)。

儘管如此,還是可以嘗試3招補救措施,包括「協商解約」,可以委婉向建商反映價差問題,請求「基於客戶關係」酌情減少違約金(例如爭取只沒收已繳款項而不追加罰款)。若態度堅定且建商顧及商譽,可能有談判空間。

再來是「檢視契約條款」,仔細檢查契約中是否有「價格保證條款」或「最優惠客戶條款」,若建商書面承諾過價格優惠,可據此主張權益。另可確認契約是否有「審閱期」相關規定。不過,但通常預售屋簽約後,通常無法適用。

最後是「集體議價」,可以的話,看看能不能聯繫社區其他買家,若有多人遇到類似價差問題,集體向建商協商要求補償(如升級建材、減免管理費等),這比單獨解約更實際。

「賣厝阿明」給出務實建議,包括「計算解約成本(違約金+已付款項)與接受價差何者損失較小」,其實通常繼續履約較划算。另外,可要求建商提供補償方案(如免費車位、裝修補貼等),而非直接解約。若未來再遇類似情況,可於簽約時要求建商書面保證「最低價格條款」。

若堅持解約,可以帶契約書到「不動產消費爭議調處委員會」或尋求律師專業意見。但「賣厝阿明」仍建議冷靜與建商協商,畢竟朋友買到低價也可能反映市場下行,「未來交屋後若房價回升,損失或可彌補。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理性爭取補償才是上策。」
2025-05-19 8:07 發佈
情何以堪?

Trillionaire2020

買房買到沒朋友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5-05-19 10:44
典型買房不做功課就是這樣。
大摩星 wrote:
預售屋買貴了還有補救措施? 如果建商不理你你也沒轍

ETtoday新聞雲 › ETtoday房產雲

記者鄺郁庭/綜合報導

有網友去年10月開心簽約,買下心儀的預售屋,還熱心介紹朋友一起當鄰居。不料半年後,朋友在今年3月買進同社區、同坪數的房子,只差一層樓,卻比他便宜了200多萬,建商甚至還叫友人保密。對此,「賣厝阿明 知識+」提出3招補救措施,「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理性爭取補償才是上策」。

「賣厝阿明」在粉專上指出,該名網友去年10月簽約買預售屋,還介紹朋友一起當鄰居。結果,朋友今年3月買同社區、同坪數,只是樓層差一層,竟然便宜了200多萬。更扯的是,建商銷售人員還偷偷叮囑朋友:「別讓他知道你買的價格。」讓他氣得想退訂,但合約白紙黑字寫著高額違約金,覺得只能含淚當冤大頭。

「賣厝阿明」就法律面分析,首先是現行法律不利之處,預售屋價格本就會隨市場波動,建商確實有權依銷售策略調整價格。與建商簽訂的預售屋買賣契約屬民事契約,若單方解約需按契約條款支付違約金(通常為總價15%)。銷售人員請朋友保密價錢的行為雖不道德,但尚不構成法律上的詐欺(除非能證明建商刻意對您哄抬價格且有具體證據)。

儘管如此,還是可以嘗試3招補救措施,包括「協商解約」,可以委婉向建商反映價差問題,請求「基於客戶關係」酌情減少違約金(例如爭取只沒收已繳款項而不追加罰款)。若態度堅定且建商顧及商譽,可能有談判空間。

再來是「檢視契約條款」,仔細檢查契約中是否有「價格保證條款」或「最優惠客戶條款」,若建商書面承諾過價格優惠,可據此主張權益。另可確認契約是否有「審閱期」相關規定。不過,但通常預售屋簽約後,通常無法適用。

最後是「集體議價」,可以的話,看看能不能聯繫社區其他買家,若有多人遇到類似價差問題,集體向建商協商要求補償(如升級建材、減免管理費等),這比單獨解約更實際。

「賣厝阿明」給出務實建議,包括「計算解約成本(違約金+已付款項)與接受價差何者損失較小」,其實通常繼續履約較划算。另外,可要求建商提供補償方案(如免費車位、裝修補貼等),而非直接解約。若未來再遇類似情況,可於簽約時要求建商書面保證「最低價格條款」。

若堅持解約,可以帶契約書到「不動產消費爭議調處委員會」或尋求律師專業意見。但「賣厝阿明」仍建議冷靜與建商協商,畢竟朋友買到低價也可能反映市場下行,「未來交屋後若房價回升,損失或可彌補。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理性爭取補償才是上策。」


人生如棋 落子無悔

很簡單的道理怎麼一遇到錢就翻臉想重來

所以真要求理性爭取補償才是弱智吧

今天少了200萬就在那鬼叫要求補償

如果今天是漲了200萬

難道你會補償建商多付錢給建商嗎?
Trillionaire2020

傻套: 假新聞。房地慘只漲不跌,井噴! [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2025-05-19 10:45
Yohji Yamamoto

Trillionaire2020 [0分][0分][0分][0分][0分][0分]

2025-05-20 7:28
鬼故事
1) 樓層不同本來就會有價差
2) 除非申報金額不一樣, 不然購買價錢都會正確出現在實價登入, 除非購買價錢異於行情, 系統會剔除極端成交價
3) 總價差200萬屬於正常波動, 實價登入會出現, 所以保密協議根本沒意義

有邏輯就不會被洗腦
先買先享受阿,覺得買貴了就再買一間往下攤平。
Gamestar

是預售屋都還沒蓋好...要享受甚麼 [笑]

2025-05-19 17:02
bb123dd

再買一間 要求降300萬

2025-05-19 19:38
股票買貴也要依照辦理
大摩星 wrote:
預售屋買貴了還有補救...(恕刪)

有某個指標性滷肉飯

每次漲價都有人罵到翻,從民眾街訪到名嘴通通沒放過

如果相隔半年漲價別說20塊,2塊錢都會被幹爆

但買房半年貴200萬,卻沒問題,神奇的世道!
David-Kuo wrote:
買房半年貴200萬,卻沒問題,神奇的世道!

這樣講是不公平的,每一個物件的條件都不一樣,
更不要說加上時間的因素。
有一說一,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我以為人盡皆知。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