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永遠等不到...專家建議「考慮微型都更」:沒有釘子戶、申請門檻低
在小型基地或單棟建築進行都市更新,
有人認為可能會有建築型態特異,市容雜亂、不統一的缺點。
可是,都更不也是小範圍的建物再造嗎?
我認為微型都更與都更在市容上面的效果是一樣的。
因為微型都更與都更都是在現有都市計畫的框架下進行的。
台灣地震多,很多建物都是蓋在土壤液化區上面,隨著地震次數多了,基本上這些早期的建物都存在著看不到的風險。畢竟鋼筋,水泥磅數都不足,地基也沒有打到岩盤,依靠地下水在支撐房屋,等於是一個浮島。所以這幾年常看到鄰近施工蓋大樓,地下水冒出太多,旁邊的舊公寓就會頃斜,牆壁龜裂的事情。
其次是微型都更,政府只是補助,公寓每層經濟實力不一樣,也很難推動,所以也會看到一些奇怪的現象,只有一層的外牆有重新翻新的現象。
政府知道都更推動很難,所以希望推動微型都更,改善都市外觀,但是否想過,影響外觀的是最亂一樓,商家佔用騎樓,設立廚房,甚至用鐵門都圍起來,還有的高低落差很多。。這些都不一起改嗎?還有的宮廟隱藏在公寓裡。。。
只是個過程 wrote:
再重複以前我在別樓講過的。
法令有進步的空間,人多數是自私的,總總因素之下,都更困難重重,
不管大都更或小都更。
光是一個公寓老宅電梯增設,
一幢左右兩邊共12戶的老公寓,
政府補助300萬增設電梯,其它的費用住戶分攤,
1樓住戶:電梯會影響我的出入,而且我根本不需要電梯,我不分攤任何費用,而且不能佔到我原來的地方。
5-6樓住戶:為何我要負擔大比例增設、電費、保養,費用?
2-4樓住戶:增設電梯是大家的事,為何1樓不用分攤? 5-6樓分攤比較多是應該的啊。
就多個和尚沒水喝,大家繼續耗下去。
非老宅住戶:為何政府用大家的稅金,補助那些老宅住戶增設電梯?
而且這公寓加了電梯,它就不是50年老公寓了嗎? 本質的問題有沒有解決? 沒有啊! 老公寓區域何止人口老化無法爬樓梯問題? 停車問題呢?
沒有都更合建蓋起大樓往下挖停車場,怎麼解決停車問題?
政府要做的應該是法規限制這些新蓋的大樓,起碼要蓋出同樣戶數的停車位,甚至超過!
你蓋一百戶出來你起碼要有120格停車格! 然後要有一定比例開放外車臨停!
哪有蓋一百戶出來只有60格停車位的道理,或是不開放給大眾停車。
這樣才能把路邊滿滿的車輛引導到停車場去!
84865426 wrote:
原本就是照比例分攤的阿
越高樓層分攤的比例越高
你那來的資訊是均攤?
我是指現在一大堆不分攤的例子啊,
辦法是要住戶協調的,但就是人百百種,很多人根本不同意。
現實太多例子,01就有幾個實例了。
各唱各的調。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00&t=608988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