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房價所得比」是沒有意義的數據,所以不必抱怨台灣房價高薪資低!

常看到有些人抱怨台灣的「房價所得比」很畸形

房價高薪資低

害他們買不起房

批評政府

批評社會

......

其實

房價和薪資所得不能一起比較

因為房子不是一定必須擁有

就如同黃金一樣

沒有黃金和房子的人一樣可以活下去

基本上

黃金和房子是給有錢人買的

所以「房價所得比」和「黃金所得比」都是沒有意義的數據!

而且有讀過書的人都知道

居住正義不是買房正義而是租屋正義

所以真正有意義的數據是「房租所得比」而非「房價所得比」!
2025-03-10 21:07 發佈


最近AI系統不穩定,

常壞掉。

[房價/所得比]是全世界公認相當有意義的評量一個地區房價是否合理的指標.
你覺得它沒意義,Ok,我給尊重

你說的我其實也有部分認同
就是居住正義不應該只是"買得起房",而是應該包含"租得起房".
但是[房租/所得比]的觀念在台灣卻不適用
一方面台灣的租屋環境....懂得就懂,三個字"爛透了".
一方面台灣人目前依然有濃厚的[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一定要有自己的房才有安全感.
所以在目前的台灣,[房價/所得比]遠遠要比[房租/所得比]來得重要.

除非未來台灣在政策和觀念上都有大幅度的改變,變成像德國那樣,房屋自有率低於50%,有超過一半的人就算有錢也更願意租屋.否則,你現在要用[房租/所得比]來替台灣房地產的價格洗地,那完全是在模糊焦點.
睿大叔

大叔覺得很有道理, 但是所得比;很多人誤入的盲區在於,可支配所得每個人都不一樣, 在同等可支配所得情況下, 願意先苦後甘延遲享受的人,往往40後就得到了房屋自由. 其他的就不好討論了

2025-03-11 10:30
三不平 wrote:

[房價/所得比]是全世界公認相當有意義的評量一個地區房價是否合理的指標.
你覺得它沒意義,Ok,我給尊重

...(恕刪)


房價所得比不是世界公認的

他原本是加拿大央行發明的指標而已

而且各國用的公式也都不一樣

一個地區房價是否合理 本身就沒有意義

內政部統計的「房價所得比公式=中位數住宅價格/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房價所得比公式是:

「房價所得比=名目房價/名目人均可支配所得」


NUMBEO的房價所得比計算公式為:

「房價所得比=90平方公尺實坪平均房價/稅後人均淨收入 X 1.5」


90平方公尺有什麼意義? 稅後人均淨收入1.5倍?

其實那個統計網站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確實買不起才會嫌房價高 好險買房買的早 如果聽一些說幾年後房價會跌再等等 根本不用買了
號稱年薪500 萬都不買房,還提房價所得比打臉自己?
又號稱4000 萬投資,還提房價所得比打臉自己?
我不是仇富的人,但事情要聽起來有邏輯性
. wrote:
「房價所得比」是沒有意義的數據


確實沒有意義
因為老闆 富人是沒有在領薪水的
要怎麼買房就怎麼買~根本不會考慮薪水
我小孩幾位同學的家長
家裡做生意當老闆的
小孩考上外縣市的 高中 大學
是沒有在 住宿舍 或 租屋 的
都是直接買一棟房給小孩住
看他們買房 就跟我在買菜 一樣的輕鬆簡單
哈哈哈
AI SYSTEM wrote:
房租所得比

現在竹北二房一廳的「社宅」租金
竟然比我透天每月繳的房貸還高

房價飆漲之快速
連租金的爆棚了
這一代的年輕人真是可憐
只是個過程 wrote:
最近AI系統不穩定,
常壞掉。

這一定是老黃的鍋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