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少子高齡夾擊, 人口生不如死, 241鄉鎮爆死城危機

長濱村只是241鄉鎮的其中一村
投資房產如果不幸買到其中一村
以後賣也賣不掉
就養蚊子喽


遠見 文/蔣濬浩 攝/陳之俊

2020年1月,選舉前夕,造勢貨車緩緩穿過台東縣的長濱村,身穿選舉背心的長者們蜷身在車斗,揮舞國旗的手,顯得有氣無力。

雖是大白天,街上卻門可羅雀,少數有開門營業的店家,也顯得暮氣沉沉。髮鬢花白的老頭枯坐整天,無人上門已是當地的日常。

長濱鄉鄉長潘淑芳無奈地說,這幾年,人口外移嚴重,隨著老人逐漸凋零,空屋率高達25%,另外還有25%僅有一位老人空守。

土生土長的長濱村長王崑亮感觸最深,去年,他經手的紅白帖共200張,白帖占九成,他語出驚人說,有一年,紅帖甚至只有五張。

隨著年輕人外移,長濱鄉幾所小學也相繼裁撤。七年前倒校的忠勇國小,如今已被伊甸園基金會改建成「私立祈福長照機構」。

目前仍在招生的樟原國小也很掙扎,過去三年的新生人數,加總竟只有五人,還有一年,甚至一個新生都沒有

長濱國中學務主任日卡.比洛回憶,相比30年前,學生少了近九成。為了把孩子留下來,每次新學年開始前,他會一一家訪屆齡學童家庭,鼓勵家長把孩子留在長濱繼續讀書。

過去在大俱來部落,每年曾有多達50艘漁船捕飛魚的盛況不再,如今只剩下三艘。家中務農的王崑亮則說,20年下來,農地上的耕農依舊是同一群人。

鄉內居民愈來愈少,原先每小時一班的公車,如今也減班到2~3小時才有一班,往返長濱鄉的山路上,總是空蕩。

此外,「生不如死」也加劇城鄉落差。

陳志仁指出,地處偏遠加上經濟弱勢,鄉鎮年輕人出走,造成人口密度降低;政府更不願意投入建設,形成惡性循環。

這些經濟弱勢偏鄉,往往也是最「生不如死」的鄉鎮,例如台東長濱、玉里、成功;或是位處深山的田寮、甲仙、左鎮。上述鄉鎮人口密度都低於全國平均1/5,符合國發會對偏鄉的定義,依此標準,台灣還有67個鄉鎮,恐陷「生不如死」流沙中。

「靠自己不行、靠政府也不行,這才是真的『生不如死』,」陳志仁強調,再不改變,台灣城鄉差距將持續擴大。2050年,這67鄉鎮總人口數將銳減至不到50萬人,可怕的是,這67個鄉鎮占台灣面積58%,意即,台灣將有一半國土變鬼城。

若政府不改變現有的治理模式,如今長濱、左鎮、平溪所面臨的困境,將持續在台灣另外的60個鄉鎮發生
2024-10-07 19:08 發佈
Trillionaire2020

傻套: 井噴! [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2024-10-17 8:51
房市冷卻了 wrote:
長濱村只是241鄉鎮的其中一村
投資房產如果不幸買到其中一村
以後賣也賣不掉
就養蚊子喽

笑翻了!請問有哪個傻蛋會去偏鄉炒房?!
ado016435

都市也是會如此, 因為人口遞減是從鄉鎮開始, 都市也是, 又不是全部都蛋黃區

2024-10-08 5:53
登卡普

ado016435 請放心!都會區還有 30 ~ 40 年可以炒房沒問題。[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4-10-08 7:46
整篇文章自相矛盾
拿似是而非的理由硬掰
用自以為是的城市概念
貼在偏鄉的發展
唉.....低級
房市冷卻了

沒你嚴重, 記得看醫生

2024-10-14 12:06
房市冷卻了

原來你是住偏鄉的人喔^^

2024-10-14 12:09
人人都要去住都會區,
房價高也擋不住;
偏鄉反而是低價也沒人買。

真要抑制炒房,
應該不可以買投資客在都會區的房,
去偏鄉買一間大間的住起來舒服即可!
台灣還有一堆額滿學校,
人口至少要減半再減半,
才能跟歐美先進國家相當。
yeskia01 wrote:
台灣還有一堆額滿學校...(恕刪)


這大概是我三十幾年前的想法,二十幾年前,我就不這麼想了,

現在所有的便利,都是建立在充足的就業人口上,

當新生兒,年輕人變少了,老年人變多了,

未來,你想吃便宜好吃的東西,抱歉,辦不到,因為人工成本太高了,大家都往高薪的工作跑,

你想要享受便宜方便的醫療,不好意思,人手不足,病患太多,掛個號,七天後才輪得到你看診,想住院,請先等一個月以上,醫院變擠了,因為大家都老了,但是醫生,護士人手不足,大家就慢慢等吧!有些人說不定在看到醫生以前,可以先到殯儀館報到.

想要有良好的公共設施,沒辦法,稅收減少,人手不夠,本來有問題兩三天就可以修,現在沒錢沒人,要拖到半年以上,

公園變空曠了,但是設備損壞沒人修,髒亂沒人掃,花草樹枝無人修剪維護,

馬路變空曠了,但是路面壞了沒人修,不然就是要等好幾年,修車的價格也變貴了,你要祈禱車子不要壞,

搭公車的人變少了,但因為人少,而且找不到司機,所以班次也變少了,火車高鐵也是如此.

用水用電的人少了,管路老化,台水台電用人成本增加,不是漲價,就是降低服務水準,你要選那一個?
digfusion

20年前的少子化,今天的青壯年人口負成長,20年後的超高齡化社會,社福崩壞已可預測。

2024-10-14 10:44
imhung wrote:
現在所有的便利,都是建立在充足的就業人口上,


一些歐美國家人口沒台灣多,領土還比較大,為何人家還可以正常運轉,個人體驗:

1. 台灣的確生活機能很方便,但生活其實可以不用"那麼方便"。例如我國外食比例非常高,歐美國家人比較常自己煮,這也反映出台灣的出租套房很少有廚具。因為外食比例非常高,開銷支出就多,因此市場競爭為了降低成本,以及台灣的民情(文化、烹飪方式、房價/店租)所致,經常性外食的衛生與食安風險也比較高。

2.一些生活服務應該可以自己來,例如歐美的加油站都是自己加油的,這樣就可減少人力,哪有像台灣"專人服務"

3.台灣整體賦稅仍偏低,因此一些公共建設與維護就會受影響。很多經濟活動都沒有課到稅(例如夜市),這並不合理與公平。在歐美隨便一個腳踏車攤子都可以刷卡開收據。沒辦法現在選票的社會不敢得罪老百姓。

4.台灣健保很好,但我覺得歐美人的生活比較健康,不論是飲食方式、作息、環境、交通等,台灣的病症比例都高於歐美、職災或交通事故傷亡就更不用說了,因此醫療需求的強度也較低。且台灣人太常看醫生,也跟健保有關,很多醫療資源被濫用,小病一直看就是其中之一。
吸吸洋 wrote:
一些歐美國家人口沒台...(恕刪)


一個朋友之前在加拿大待了20年,為了年老父母回台
他說他之前中餐就是帶一個蘋果+三明治
早餐穀片
晚餐隨便水煮個東西......

然後歐美很多地方幾乎沒有夜生活
對台灣人來說跟廢墟無異
你是要提倡早睡早起嗎?

生活飲食習慣差很大
為什麼台灣要學歐美方式運轉?
我就一直覺得東西就是要分量夠
現在都學歐美個人一份
然後精緻化擺盤是在搞屁

不過話說回來
不管人多人少
炒地皮的都有鬼話漲價給你看
比如:事死如事生,死了也要住得舒適?!
這些偏鄉都有共同點就是交通非常不方便,連小孩想要自己搭車可能都沒辦法。

才是逼迫年輕人外移的最後動力。

縣市首長都是拍都市人馬屁,放任偏鄉去死。

政府預算編列寧願發錢給都市人,也不願改善偏鄉交通發展。

小孩沒辦法自己騎機車,走路半小時到學校或者是鄰近都市。

道路又沒規劃自行車專用區,完全就是給家長自生自滅

公車要1個小時1班,請問家長該怎麼辦。

所以縣市首長規劃造就如今的成果
台北土豆

縣市首長 : 偏鄉沒票啊~~呵呵

2024-10-09 9:07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