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台灣的容積率情況,並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
台灣的容積率情況:
台灣的容積率普遍被認為偏低,特別是在主要城市地區。以台北市為例,大多數住宅區的容積率通常在120%到300%之間,商業區則可能高達560%。
與其他國家的比較:
日本:東京的容積率可以達到1000%甚至更高,遠高於台灣。
香港:作為高度密集的城市,香港的容積率可以達到1200%或更高。
新加坡:市中心區域的容積率可達800%至1400%。
美國:紐約曼哈頓某些區域的容積率可以超過1500%。
中國大陸: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容積率通常在200%到400%之間,但某些商業區可達1000%以上。
綜合比較來看,台灣的容積率確實偏低,特別是與其他亞洲密集城市相比。這種較低的容積率可能導致:
土地使用效率較低
房價上漲壓力增加
城市擴張速度加快,可能影響郊區和農地
然而,較低的容積率也可能帶來一些好處,如:
較好的生活品質和城市景觀
減少交通擁擠和環境壓力
保持城市的歷史風貌
我知道台北市少數地區有500%~800%,相較於其他國際都市來說仍少了許多
為何台灣都市的容積率普遍偏低,不知道是有什麼考量?
nacestudio wrote:
分析一下台灣的容積率情況,並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
台灣的容積率情況:
台灣的容積率普遍被認為偏低,特別是在主要城市地區。以台北市為例,大多數住宅區的容積率通常在120%到300%之間,商業區則可能高達560%。
與其他國家的比較:
日本:東京的容積率可以達到1000%甚至更高,遠高於台灣。
香港:作為高度密集的城市,香港的容積率可以達到1200%或更高。
新加坡:市中心區域的容積率可達800%至1400%。
美國:紐約曼哈頓某些區域的容積率可以超過1500%。
中國大陸: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容積率通常在200%到400%之間,但某些商業區可達1000%以上。
綜合比較來看,台灣的容積率確實偏低,特別是與其他亞洲密集城市相比。這種較低的容積率可能導致:
土地使用效率較低
房價上漲壓力增加
城市擴張速度加快,可能影響郊區和農地
然而,較低的容積率也可能帶來一些好處,如:
較好的生活品質和城市景觀
減少交通擁擠和環境壓力
保持城市的歷史風貌
我知道台北市少數地區有500%~800%,相較於其他國際都市來說仍少了許多
為何台灣都市的容積率普遍偏低,不知道是有什麼考量?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8C%97%E4%BA%AC%E5%92%8C%E4%B8%8A%E6%B5%B7%E7%AD%89%E5%A4%A7%E5%9F%8E%E5%B8%82%E7%9A%84%E5%AE%B9%E7%A9%8D%E7%8E%87&sourceid=chrome&ie=UTF-8
按照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10年的报告,我国新建商品住房平均容积率为1.36,其中一线城市为1.76,二线城市为1.53,三线城市为1.27,四线城市为1.17。而同期香港为4.5,新加坡为3.82,首尔为2.5,东京为2.2。
所以..你確定...
還有..台灣的都市計畫跟不太上時代
所以台灣的容積率不適合盲目的調高
不然人是進來了(房子數上升了)..旦確出不去(路負荷不了)
這會成一個笑話和無解的難題
nacestudio wrote:
日本:東京的容積率可以達到1000%甚至更高,遠高於台灣。
香港:作為高度密集的城市,香港的容積率可以達到1200%或更高。
新加坡:市中心區域的容積率可達800%至1400%。
美國:紐約曼哈頓某些區域的容積率可以超過1500%。
中國大陸: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容積率通常在200%到400%之間,但某些商業區可達1000%以上。
你以 東京、香港、新加坡、曼哈頓、北京、上海,來對比台灣
得出台灣容積率較低的結論?
這就好比,以索馬利亞某富豪財富,來對比台灣人均財富
得出台灣人比索馬利亞人窮的結論!
高樓大廈水泥叢林等同繁榮,這是過時觀點,曼哈頓已是百年城市
現代化城市走向低密度、陽光、綠地、鬆散氛圍
你去感受矽谷全城容積率有多低,看看聖淘沙也可以
多出門走走看看吧
STE25 wrote:
你以 東京、香港、新...(恕刪)
不過高密度城市發展仍具優勢,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透過完善公共交通系統,減少城市擴張和碳排放。現代技術可在高密度環境中創造優質生活空間和綠地。高密度有利於經濟活力,文化交流和創新。雖然低密度發展有其優點,但可能導致城市擴張和資源浪費。理想城市規劃或應權衡各方需求?
每次出國回來,看見台灣市容建築物低矮舊亂,與其他都市的新穎、高聳、整齊,其實還是有滿大的差距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