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閒錢會放在安全而能生利的地方

文長慎入-分享一篇寫的很到位的文章

像我這種一出身社會一窮二白的人,賺到錢第一個想到的是吃飽;先是到處找免費或便宜的食物來源,然後有點錢了,就先改善自己的伙食,去到吃飽沒有問題了,就會追求好吃的東西。然後能夠吃到好吃的東西了,就會想要更多的享受,熱天我要開冷氣,冬天想要暖氣,想要好的衣服,想要好玩的玩具,租好一點的地方住,賺到每一分錢,就會想要滿足民生的需求。
但是去到某一點,你的民生需求就滿足了,像我們這種亞洲人,通常物質需求都比較簡樸。很多人收入隨著生意或經驗而變好之後,都不會把消費升級,大部份人即使賺多了錢,也只會維持原來的生活。你應該看過不少有錢人,雖然事業有成,但還穿得像個普通人甚至農民,吃的東西就普通的平民食物,甚至車子還是那輛老車,平時的生活也只是看報紙。
亞洲人一旦找到了自己舒服的消費模式,並不會因為收入多了就會改變太多。賺錢去到自己滿足的生活形態後,就不會再改變。這樣的人即使收入增加,消費的錢也不太增加,因此多出來的收入不會花掉,會變成閒錢。
這些閒錢首先會變成儲蓄,就是戶頭裡的數字,我們初初出來工作,多出來的錢,應該也是以現金的方式保存在銀行戶頭吧?畢竟有了這筆儲蓄,我們的人生就會有安全感。每一個窮人從沒錢的戶頭,去到看到他第一次放著十萬百萬元,那種安全感就會浮現出來。
當你開始有了閒錢,有了儲蓄,而儲蓄開始是你幾年的收入時,物價是會慢慢變貴這件事就會變得越來越有感。原因是,你本來心裡覺得,我儲了五年的收入能沒收入活五年,慢慢的,你發覺怎樣會變成了四年,甚至三年呢?因為物價增加了。總之,我們會感覺或知道錢會貶值,會感覺到勞動成果會憑空消失。
那麼你就會想要「保值」,因為你不甘心你的勤斂的成果蒸發。
如果你能代入上述的所有處境,那麼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現在需要「保值」了,而你必須投資才能保值吧?但投資就有風險,你本來投資的動機,就不是想要大富大貴,而是像是把糧食儲起來冬眠的小動物一樣,不求食物變多只求食物不減少。那麼,如果投資會賠錢,或者很有可能賠錢,你一定會寢食難安,難以入眠。
怕損失,怕賠錢,怕風險,就是大部份不偷不搶努力打工存錢的普通人的心理。
如果你深明風險,也能夠承受得起風險的話,這世界上的投資選擇非常多,做生意,股票,各種金融工具,比特幣,你全部都可以買。但上述的心理,卻是非常害怕風險的。那你需要一些只要錢投下去一定能夠睡得著覺的東西,寧可賺得少,但絕不能有賠錢的風險。
這就是大部份人的投資需求,他們追求的並不是一千萬利,不是要買中電動車特斯拉那種十倍百倍的股票,他們要的是臺灣人最流行的「穩穩賺」。那麼,他們的投資選擇,就非常的少了。因此,這些人賺的錢越多,市場上「害怕風險的資金」就越多。
這種資金最容易受甚麼吸引呢?
就是一些「有小機會大贏,輸了不會賠」的選項,第一個當然就是定期存款,定存幾乎沒有風險,只要錢放在等一段時間就會變多了;第二種是投資型的保險單;第三種就是各種讓人覺得安全的債券。可是以上這些選項,都不太會用到槓桿,或者就算有他們也不敢用。
去到這裡,你就會知道是大家最愛的房子出場的時候了。房子就是低風險的投資選項,你可能會說,這世上哪有投資沒有風險呢?房子也會崩跌啊?我代大家答你,房價跌了可以自住啊,自住就沒有賠了,至少覺得自住了就不賠,又可以放租,又可以給孩子成家。如果你堅持要一個低風險投資,房子明顯比較優越,因為定存,保單,都不能住進去,而房子可以。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講槓桿投資,借貸投資,怕風險的人通常一聽到槓桿這個詞就跑光光了。但房子卻是一個差不多所有人都在開槓桿,願意借下一輩子最大的一筆貸款去買,如果你借一千萬去做生意,到處都會有人說你是瘋子,但如果你借一千萬去買房子,卻幾乎沒有人覺得你腦子有問題。房子,就是一個大家都會槓桿的低風險投資,既然投入的資本大了,自然回報也會比其他低風險投資高。
這意味著,這社會不偷不搶怕賠錢的人,只要他們收入增加了,他們多出來的收入,幾乎都會變成「對房子的投資需求」。
所以你就明白,這個社會的人薪水越高,收入越多,生意越好,那些多出來的經濟成果到底去了哪裡?答案就是先變成儲蓄,儲蓄足夠了就會變成房地產投資的頭期款,房地產就是錢最後的歸宿,以及臺灣社會所有資金的水池。
所有錢都會像眾川匯海一樣,全部都會流動房地產,那些有錢的老闆的錢會流去地產,收租的房東的錢會流去地產,想買房子的年輕中產的錢會流去地產,今天想要房價崩的人,他們一有能力也會將自己的錢流入地產。所有,一切,大部份錢,都會流向地產。
你可以這樣看,臺灣這個經濟體,從外面淨流入的錢越多,最終都會變成投資房子的錢,即是房價,臺灣人越發大財,房價就會暴漲。就像人體一樣,吸入熱量越多,脂肪就會增加。錢就是熱量,脂肪就是房價。
所以說臺灣房價太高,就像說某人是個胖子,他太胖了,但不等於這是沒有道理的,如果一個人每餐都吃四個麥當勞餐,又不運動,他變胖可完全沒有任何不合理。而臺灣的房價高,就是因為這二十年,臺灣的營養都太好了,不論是晶片的輸出,農業的輸出,或者旅遊業接陸客,不斷的發大財。天天吃大餐,喝珍奶,長很多脂肪不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對,臺灣發財,人民有錢,貨出得去,人進得來,房價就會漲。
那問題就是,為何一定要變成脂肪,不能變成肌肉嗎?為何大家有錢了,結果不是導致了產業繁榮,不是導致比方說像美國一樣,開發 iPhone,開發電動車,製作黑人當主角的日本刺客教條,開發人工智能甚麼的?為甚麼大家都要買房買地,如果大家都把閒錢都拿出來,不買房買地,你去投資電影,我去投資科技,他去投資遊戲,全自動產線,有機農業,基因藥物... 誰去投資太空計劃,臺灣就真的變成科技島了不是嗎?
答案非常簡單,就是這些生意在臺灣不好做。原因很多,不會在這文章細數出來。在我年輕的時代,想要發財的年輕人,會說想要學科技,想要學做生意,想要當企業家。現在上一次你聽到年輕人想發財,說想要從商的人有多少?想要科技創業的人多嗎?是想當網紅或電競選手的人多吧。
那就是沒甚麼流進這些投資的誘因,臺灣性價比最高的蓄水池只有一種,就是房地產,安全,而能生利。完美。其他選項相比之下都不吸引或者不討人喜歡,當所有水都只灌注在一個池,那個池自然是滿瀉,所以臺灣一堆房地產的租值比率超低,租金回報不足 2% 甚至直迫 1%,大家還是買下去。就算你放在銀行不動,銀行還是會幫你貸給想買房子的人讓他們買,沒有分別。只要你的錢不是投資在實業之上,他都是殊途同歸,變成房地產的資金,遠多於其他種類的資產。
就這樣,你才能夠明白美國的強大,不僅是船堅炮利,而是他是少數做出比房地產以外更吸引資金池的市場,使這個社會賺來的錢,變成了科技,藥物,工業,文化輸出的全球事業。就算吃下同樣多的熱量,別人比我們更有辦法讓熱量變成脂肪外的東西,同樣賺那麼多錢,別人比我們更有辦法變成房地產外的東西。
房價甚麼時候會跌呢?很簡單,大家都沒錢買的時候,沒閒錢,就不會流進這個資金池,那房價就會跌了,可是也一樣不會投資其他實業。因為沒閒錢代表消費會先萎縮,生意只會更難做。所以去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想,製造另一個資金池就不解決問題吧?
對,誰來做?
2024-05-20 11:19 發佈
derfuu wrote:
文長慎入-分享一篇寫...(恕刪)


你對沒有錢、沒有儲蓄的人講這些,
他聽得懂嗎?

聽得懂的人,
長年累月已經靠房地產,
取得自己跟後代難以被扭轉的社會階級!
他們為什麼要放手讓窮人翻轉階級?


簡單來說,
我本來就踩在你頭上,
為什麼要反過來讓你踩在我頭上?


很簡單的道理……..

而這些土地、房地產,
就是誰踩在誰頭上的工具罷了…….
土地本來就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資源。

幾千年來戰死數百億的人,
都是為了搶地盤…….

現代社會可以讓你用錢合法取得土地,
已經是萬幸了……


當你真正了解地這個字的意義,
你就懂了…….

地的古字

貪譴

合法取得土地 - 法也是人定的。等改朝換代你就知

2024-05-20 13:32
derfuu wrote:
文長慎入-分享一篇寫的很到位的文章

像我這種一出身社會一窮二白的人,賺到錢第一個想到的是吃飽;先是到處找免費或便宜的食物來源,然後有點錢了,就先改善自己的伙食,去到吃飽沒有問題了,就會追求好吃的東西。然後能夠吃到好吃的東西了,就會想要更多的享受,熱天我要開冷氣,冬天想要暖氣,想要好的衣服,想要好玩的玩具,租好一點的地方住,賺到每一分錢,就會想要滿足民生的需求。
但是去到某一點,你的民生需求就滿足了,像我們這種亞洲人,通常物質需求都比較簡樸。很多人收入隨著生意或經驗而變好之後,都不會把消費升級,大部份人即使賺多了錢,也只會維持原來的生活。你應該看過不少有錢人,雖然事業有成,但還穿得像個普通人甚至農民,吃的東西就普通的平民食物,甚至車子還是那輛老車,平時的生活也只是看報紙。
亞洲人一旦找到了自己舒服的消費模式,並不會因為收入多了就會改變太多。賺錢去到自己滿足的生活形態後,就不會再改變。這樣的人即使收入增加,消費的錢也不太增加,因此多出來的收入不會花掉,會變成閒錢。
這些閒錢首先會變成儲蓄,就是戶頭裡的數字,我們初初出來工作,多出來的錢,應該也是以現金的方式保存在銀行戶頭吧?畢竟有了這筆儲蓄,我們的人生就會有安全感。每一個窮人從沒錢的戶頭,去到看到他第一次放著十萬百萬元,那種安全感就會浮現出來。
當你開始有了閒錢,有了儲蓄,而儲蓄開始是你幾年的收入時,物價是會慢慢變貴這件事就會變得越來越有感。原因是,你本來心裡覺得,我儲了五年的收入能沒收入活五年,慢慢的,你發覺怎樣會變成了四年,甚至三年呢?因為物價增加了。總之,我們會感覺或知道錢會貶值,會感覺到勞動成果會憑空消失。
那麼你就會想要「保值」,因為你不甘心你的勤斂的成果蒸發。
如果你能代入上述的所有處境,那麼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現在需要「保值」了,而你必須投資才能保值吧?但投資就有風險,你本來投資的動機,就不是想要大富大貴,而是像是把糧食儲起來冬眠的小動物一樣,不求食物變多只求食物不減少。那麼,如果投資會賠錢,或者很有可能賠錢,你一定會寢食難安,難以入眠。
怕損失,怕賠錢,怕風險,就是大部份不偷不搶努力打工存錢的普通人的心理。
如果你深明風險,也能夠承受得起風險的話,這世界上的投資選擇非常多,做生意,股票,各種金融工具,比特幣,你全部都可以買。但上述的心理,卻是非常害怕風險的。那你需要一些只要錢投下去一定能夠睡得著覺的東西,寧可賺得少,但絕不能有賠錢的風險。
這就是大部份人的投資需求,他們追求的並不是一千萬利,不是要買中電動車特斯拉那種十倍百倍的股票,他們要的是臺灣人最流行的「穩穩賺」。那麼,他們的投資選擇,就非常的少了。因此,這些人賺的錢越多,市場上「害怕風險的資金」就越多。
這種資金最容易受甚麼吸引呢?
就是一些「有小機會大贏,輸了不會賠」的選項,第一個當然就是定期存款,定存幾乎沒有風險,只要錢放在等一段時間就會變多了;第二種是投資型的保險單;第三種就是各種讓人覺得安全的債券。可是以上這些選項,都不太會用到槓桿,或者就算有他們也不敢用。
去到這裡,你就會知道是大家最愛的房子出場的時候了。房子就是低風險的投資選項,你可能會說,這世上哪有投資沒有風險呢?房子也會崩跌啊?我代大家答你,房價跌了可以自住啊,自住就沒有賠了,至少覺得自住了就不賠,又可以放租,又可以給孩子成家。如果你堅持要一個低風險投資,房子明顯比較優越,因為定存,保單,都不能住進去,而房子可以。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講槓桿投資,借貸投資,怕風險的人通常一聽到槓桿這個詞就跑光光了。但房子卻是一個差不多所有人都在開槓桿,願意借下一輩子最大的一筆貸款去買,如果你借一千萬去做生意,到處都會有人說你是瘋子,但如果你借一千萬去買房子,卻幾乎沒有人覺得你腦子有問題。房子,就是一個大家都會槓桿的低風險投資,既然投入的資本大了,自然回報也會比其他低風險投資高。
這意味著,這社會不偷不搶怕賠錢的人,只要他們收入增加了,他們多出來的收入,幾乎都會變成「對房子的投資需求」。
所以你就明白,這個社會的人薪水越高,收入越多,生意越好,那些多出來的經濟成果到底去了哪裡?答案就是先變成儲蓄,儲蓄足夠了就會變成房地產投資的頭期款,房地產就是錢最後的歸宿,以及臺灣社會所有資金的水池。
所有錢都會像眾川匯海一樣,全部都會流動房地產,那些有錢的老闆的錢會流去地產,收租的房東的錢會流去地產,想買房子的年輕中產的錢會流去地產,今天想要房價崩的人,他們一有能力也會將自己的錢流入地產。所有,一切,大部份錢,都會流向地產。
你可以這樣看,臺灣這個經濟體,從外面淨流入的錢越多,最終都會變成投資房子的錢,即是房價,臺灣人越發大財,房價就會暴漲。就像人體一樣,吸入熱量越多,脂肪就會增加。錢就是熱量,脂肪就是房價。
所以說臺灣房價太高,就像說某人是個胖子,他太胖了,但不等於這是沒有道理的,如果一個人每餐都吃四個麥當勞餐,又不運動,他變胖可完全沒有任何不合理。而臺灣的房價高,就是因為這二十年,臺灣的營養都太好了,不論是晶片的輸出,農業的輸出,或者旅遊業接陸客,不斷的發大財。天天吃大餐,喝珍奶,長很多脂肪不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對,臺灣發財,人民有錢,貨出得去,人進得來,房價就會漲。
那問題就是,為何一定要變成脂肪,不能變成肌肉嗎?為何大家有錢了,結果不是導致了產業繁榮,不是導致比方說像美國一樣,開發 iPhone,開發電動車,製作黑人當主角的日本刺客教條,開發人工智能甚麼的?為甚麼大家都要買房買地,如果大家都把閒錢都拿出來,不買房買地,你去投資電影,我去投資科技,他去投資遊戲,全自動產線,有機農業,基因藥物... 誰去投資太空計劃,臺灣就真的變成科技島了不是嗎?
答案非常簡單,就是這些生意在臺灣不好做。原因很多,不會在這文章細數出來。在我年輕的時代,想要發財的年輕人,會說想要學科技,想要學做生意,想要當企業家。現在上一次你聽到年輕人想發財,說想要從商的人有多少?想要科技創業的人多嗎?是想當網紅或電競選手的人多吧。
那就是沒甚麼流進這些投資的誘因,臺灣性價比最高的蓄水池只有一種,就是房地產,安全,而能生利。完美。其他選項相比之下都不吸引或者不討人喜歡,當所有水都只灌注在一個池,那個池自然是滿瀉,所以臺灣一堆房地產的租值比率超低,租金回報不足 2% 甚至直迫 1%,大家還是買下去。就算你放在銀行不動,銀行還是會幫你貸給想買房子的人讓他們買,沒有分別。只要你的錢不是投資在實業之上,他都是殊途同歸,變成房地產的資金,遠多於其他種類的資產。
就這樣,你才能夠明白美國的強大,不僅是船堅炮利,而是他是少數做出比房地產以外更吸引資金池的市場,使這個社會賺來的錢,變成了科技,藥物,工業,文化輸出的全球事業。就算吃下同樣多的熱量,別人比我們更有辦法讓熱量變成脂肪外的東西,同樣賺那麼多錢,別人比我們更有辦法變成房地產外的東西。
房價甚麼時候會跌呢?很簡單,大家都沒錢買的時候,沒閒錢,就不會流進這個資金池,那房價就會跌了,可是也一樣不會投資其他實業。因為沒閒錢代表消費會先萎縮,生意只會更難做。所以去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想,製造另一個資金池就不解決問題吧?
對,誰來做?


我沒看完文章

旦我看過很多沒錢的人

他們拿到錢的第一時間就是吃飽...沒錯..吃飽

所以一發薪就是大餐..熱炒..或是吃補...今朝有酒今朝醉啦

月底吃土那是月底的事..現在有錢..老子就是大爺啦...

往往吃是上去了..旦月底連油連房租連正常的生活開銷都是問題


這時文章說他們有閒錢..會儲蓄??

問題是..生食都無夠,哪有通曝乾.

更不用說錢一多..像什麼月薪外的獎金一下來

出國的出國..投機的投機(樂透)..

安全感是什麼洨啦....



更不用說買不買房子..其實差不多所有人都在開槓桿

買房子的人是因為房貸

旦沒買房的人..車不用貸..信用卡不用刷..

開槓桿的目的就很簡單..為了爽.....

開槓桿開到最後才在那哭爸社會不公不義的人有多少??
derfuu wrote:
分享一篇寫的很到位的文章


整篇沒看完,

只有一個感想 --- 公鯊比較小.

Trillionaire2020

傻多在大將軍殞落之後已經沒有精神領袖了 [頭香][頭香][頭香][頭香][頭香]

2024-05-20 14:5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