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哥的兩個小孩都已脫離國小國中的階段,也因為前後在竹北購屋的關係,兩個小孩唸的國小國中都不一樣。大的國小唸光明(那時還沒安興國小, 也沒興隆國小),國中唸成功(那時東興國中剛剛出生)小的國小唸興隆(和十興雙學區, 後來選興隆),國中唸私校但好玩的是,後來那間現在沒在住的電梯集合住宅,國中學區是新設立的國中。竹北後來蓋的安興國小,嘉豐國小,還有要增設的完全中學,都跟過程哥的小孩無關了。看多設幾間國小國中之後,竹北的搶學校情形,會不會好一點。一邊蓋學校、一邊廢學校
記者走在當地人稱商業區的文興、嘉豐路口,經常可見賓士、特斯拉等名車呼嘯而過,但是鮮少看到公車。新竹土生土長的資深媒體人王巧(化名)自嘲「公車是天龍國才有的東西,新竹縣市就是以沒有公車聞名的呀」,平均所得總額最高的城市,卻少了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老人和小孩難以自行移動。在國小只上半天班的週三下午,夾在豪宅間的漂亮小公園卻冷冷清清 ,聽不到孩子們的嬉鬧聲,竹北是一個只對開車族方便的城市。================================================================之前過程哥就說過, 竹北家家戶戶兩台進口豪車是標配.不是隨便講講的.
只是個過程 wrote:一邊蓋學校,一邊廢學校 其實這沒有矛盾,因為台灣某些縣市人口一直增加,同時有些縣市人口一直減少。桃園、台中、新竹市、新竹縣、新北市這幾個縣市人口一直增加,當然要蓋新學校才能容納更多學生,但那些人口外流的縣市某些偏僻地區新生人口很少,一個學校要有不少的教職員與運作成本,只很少數學生使用就形成浪費,只好廢校停招,將原本學生轉至他校。
目前7-8年級身邊有結婚的可能只佔比一半,這些結婚且有生小孩的或許也只有一半,然後這一半的夫妻又一堆只生一個孩子,這種不斷砍半的狀況下,未來(或許5-10年吧),會突然發現已不需出生即戶籍卡位,然後增校(班)等問題自然消失!